明清史
帖木儿王朝时期中亚文化的巨大成就及其繁荣的原因
曹竞沙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5年07期
【原文出处】《求索》(长沙)1995年02期第125-128页


    从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在帖木儿王朝统治时期,中亚地区各族人民,在继承吸收东方各国科学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独具风格的、高度发达的中亚科学文化,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世界科学文化园地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中亚文化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加以总结,并从政治、经济、地理诸方面探讨其原因。
      一 帖木儿王朝时期中亚文化的巨大成就
    帖木儿王朝时期中亚文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初,即从帖木儿走向历史舞台直到他去世,是中亚文化大发展的起始时期。第二阶段从15世纪初到15世纪七、八十年代,即沙哈鲁·兀鲁伯和苏丹·忽辛相继统治中亚地区的时期,是中亚文化的繁荣时期。第三阶段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王朝政治衰微,经济凋敝和游牧民族的入侵,中亚文化逐渐走向衰落。
    帖木儿王朝时期中亚文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史学、绘画与建筑、天文学等方面。
    一、文学。在文学方面,帖木儿时代最著名的诗人是哈菲思,他是设拉子人。他的诗在人民中广泛传播,有的演变成了民歌。他的文学笔名“哈菲思”在哈吉克语中变成了普通名词。有人将他比成中亚的但丁。他尤其擅长爱情诗。当时各国的君主,都对他优礼。他在波斯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帖木儿时代另一位著名诗人叫喀莫尔,是忽毡人。他写的嘎泽拉体的诗与哈菲思的诗异曲而同工。诗人诺西尔,是布哈拉人,也擅长写嘎泽拉体。他们的诗歌,都以抒情为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情感。
    帖木儿时代的文人,学者多为伊朗人。诗人多用波斯文写作。散文则用阿拉伯文。到了沙哈鲁时代,在文学方面已有人正式用察合台文(即中亚突厥文)来写诗作文,逐渐改变了那种专门用波斯文的局面。萨卡基是用突厥语来写喀西达诗和嘎泽拉诗的创始人。他的名字在东方伊斯兰世界是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纳瓦依称他是“文章之王”,对他表示了最大的敬意。在他的作品中,除《诗集》外,最著名的是马尔纳维体长篇叙事诗《格尔和纳乌尔兹》,描写纳尔乌兹王子和格尔姬两个青年人的恋爱故事,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纳瓦依是苏丹·忽辛的宰相,治国之余,文学创作收获颇丰。他用察合台突厥语创作了四部《诗集》,六部马斯纳维体诗集,使作为文学语言的察合台·突厥语达到了成熟的阶段。诗人扎米生于赫拉特附近,被认为是用波斯文写作的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米尔咱·海塔儿称他是苏丹·忽辛时代最伟大,最优秀和最有学识的学者和精神导师。他曾编成46部著作,其内容包括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阿拉伯文法,散文,音乐,苏菲派教徒传以及古兰经的注释等。他的《巴霍里斯顿》(即春天的花园),被认为是15世纪散文的优秀典范。扎米在自己的作品中巧妙地深入研究了所有艺术风格,从而给以后塔吉克文学的发展以特殊的影响。扎米的主要诗作是他的七卷《七个王位》。在第一卷中描写了空想的社会,在哪个国家里人人平等,不分贫富,没有压迫和贫困。扎米的许多著作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对于当权贵族的专横恣肆以有力的抨击。故他在世时倍受当代人的尊敬,也深受远方诸国(如奥斯曼帝国)君主的敬重。此外,巴布尔的自传《巴布尔·纳玛》(巴布尔回忆录),文体简洁,内容正确,作为察合台·突厥语散文学的杰作,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心。
    二、史学。帖木儿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尼咱木丁沙和歇里甫爱丁。他们都是用波斯文从事写作的。尼咱木丁沙是一个住在巴格达的叙利亚人。在帖木儿攻取巴格达时降附。以后转战各地,目睹帖木儿的一切军事行动。写成《帖木儿武功记》一书。后来,歇里甫爱丁在1425年写了部专讲帖木儿时代历史的最著名作品《胜利之书》①,记录了帖木儿的事迹。歇里甫爱丁的这部著作过去是现在仍是研究帖木儿历史的重要资料。史学与文学融合在一起,是这一时期史学著作的一大特点。
    沙哈鲁时代的著名史学家有阿不都·刺匝克和哈菲里·阿不鲁。阿不都·刺匝克于1423年生于赫拉特。在帖木儿朝最盛时期他住在赫拉特和撒马尔罕。他的代表作《两幸福之会合》,其中第二卷叙述从帖木儿之死到卜撒因之间的史事,颇为详细。很有价值。哈菲思·阿不鲁奉沙哈鲁之命编篡了一部大史书和一部地理志,可惜已失传,只有部分保存下来。《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两位历史学家的作品都是关于这时期中亚历史的重要史料。
    密尔宽德是苏丹·候赛因时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赫拉特度过的。他写的《乐园》是关于这个时期波斯和中亚历史的唯一史料。《乐园》一书共七卷。描叙包括伊朗和中亚在内的伊斯兰教各国的历史。其中极为详细的叙述了直到忽辛·拜哈刺苏丹朝时代的历史。最后两卷讲的是作者本人所属时代的历史,最有价值。不过,上述史家大都是出入帖木儿王朝诸君主宫廷;受其保护以描绘王朝光荣历史为己任的御用历史家。所以不排除他们对历史的记述往往倾向于过分赞誉他们所受惠的君主们。尽管如此,不可否认,他们为我们留下了研究帖木儿王朝历史的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史学家伊本·阿拉布沙,他是出生于大马士革的中亚历史家。帖木儿进攻叙利亚时,他才12岁。被俘往河中。在撒马尔罕长大成人。阿拉布沙的代表作是《难以想象的帖木儿的历史使命》。该书是用波斯文所撰。作者一反同时代史家为帖木儿王朝歌功颂德的倾向,对帖木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作者囿于自身的经历,有些批评难免偏颇。
    三、建筑与绘画。帖木儿时代,中亚撒马尔罕等城兴建的各种建筑物可以说是各族工匠、设计师、艺术家的共同结晶,是帖木儿美化自己首都和爱好艺术的表现。据说,建筑师都必须按帖木儿本人的艺术构思来进行设计。渴石的阿克·萨莱宫建于1380年,富丽华美。宫内墙壁皆由金碧色琉璃砌成。宫内之陈设布置,极为华丽②。西班牙使臣克拉维卓,曾在渴石逗留。他在自己的旅行记中指出,无论就其规模,还是就其壁画艺术来说,阿克·萨莱宫是世界上最大最优美的建筑物。
    沙哈鲁时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是高赫儿·沙德清真寺。该寺因沙哈鲁之后高赫儿·沙德下令修建而得名。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物是由一个气宇轩昂的四面敝厅所构成。四边有十分优美的花砧装饰的巨大拱门。朝西南有一圣堂门廊。上面托着一个蓝色圆穹顶,中间矗立着两座高高的花砖造的尖塔。在这个门廊和装饰华丽的吉不拉③下面是一个雕花的讲道坛。高赫儿·沙德清真寺的巍峨雄姿,完美的比例,绚丽精美的砧工,足以代表帖木儿王朝时中亚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建筑物使用了上釉的琉璃瓦,多为兰色。这是其突出的特点。同时也使用了建造圆层顶和双穹顶的技术。
    兀鲁伯在撒马尔罕建造了一些有名的建筑物。马斯吉德·伊·马喀他清真寺(雕花谱真寺)即是其杰作之一,因天花板和墙壁上布满了木雕成的图画和装饰品以及中国的木雕画而得名。兀鲁伯的另一优美建筑物是天文台,那是他编写天文表的工具。这个天文台有三层,座落在柯希克高地的边缘。兀鲁伯天文台于1908年为俄国考古工作者维雅特金在撒马尔罕发现,它同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一样高。
    帖木儿时期中亚的绘画受到中国艺术的很大影响。早在十世纪时,中国绘画艺术传入中亚。萨曼王朝时期,中亚人把绘画叫做Kar-i-chini,意为中国的工作。以后一直沿用下来。至帖木儿王朝时期,波斯绘画达到其完美的顶点。从1365年开始,出现了中国风格的绘画,称为中国·波斯画派。这种画同中国的工笔画如出一辙④。沙哈鲁时代绘画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书籍装帧插图。这种装帧插图往往是著名画家所作。采用工笔细画。著名画家比赫扎德被誉为“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波斯画家。”⑤年青时他跟随著名画家米拉克·阿恰学习,擅长工笔细画。曾任赫拉特艺术科学院院长。他曾在苏丹·忽辛的宫廷中生活和工作。他为这位苏丹画的两张肖像特别有名。其杰作还有为沙拉福·乌德·丁的历史插图所绘的一些工笔画。他在这些画中描绘了帖木儿在御座上,猛攻要塞,修建清真寺,以及许多其他的景象。
    四、天文学。帖木儿王朝自然科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方面。公元1428年兀鲁伯建成了一座天文台。其上绘有九天星象、分秒度数、气候分野、海洋山岳之图。兀鲁伯在此天文台中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首次查明了星系的位置。兀鲁伯以这些工作为基础,编制了著名的《天文表》。这是一项具有全世界科学意义的工作。《天文表》分四个部分:1、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区;2、计时;3、行星运程;4、恒星的位置,表格指明了多于千计的肉眼看不见的星宿位置,并指出了几乎所有穆斯林东方城市的座标。兀鲁伯的天文表于1642-1648年之间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的数学和东方学家格雷夫斯介绍到欧洲,成为东、西方科学家研究星位的重要的参考材料。近代科学家们对兀鲁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兀鲁伯的天文台装备在当时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后一个伊斯兰天文台。兀鲁伯的星宿表曾被收入弗兰姆斯提德的《英国天文学史》。1799年,高斯曾使用了兀鲁伯天文表中的计时表。⑦俄国历史学家巴尔托里德说,“在兀鲁伯死后,穆斯林的天文学再也没有什么进展了。”与兀鲁伯合作一起研究天文学的学者还有被称为“当代柏拉图”的喀牧·札塔·鲁米;吉雅苏丁·詹姆希德·伊本·马苏德;木伊丁,以及被称为“当代托勒密”的阿拉丁·伊本·忽希奇。他们都是兀鲁伯的朋友,和当时的著名学者。他们在协助兀鲁伯编写天文表的工作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 帖木儿王朝时期中亚文化繁荣的原因
    造成帖木儿王朝时期中亚文化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政治上来说,帖木儿帝国建立以后,统一了中亚地区,结束了蒙古统治后期的混战状态,改变了因连年战乱而造成的经济贸易衰落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境况,为科学文化的大发展创造了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条件。
    帖木儿是继成吉里汗以后中亚最大的一个征服者。在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蒙古帝国已经分裂和衰亡。中亚各地群雄割据,混战不息,无有宁日。帖木儿崛起丁草莽,在数十年的征战中,把从中亚到小亚的广大地区统一在自己的政权之下。使局面定安、经济、文化得以畅通。正如伊莱亚伊所说的那样“当蒙古人的权力衰落而穆斯林的势力兴起的时期,西部地区整个局势发生了变化。而在中国这方面,取代蒙古统治的是一个不好战的王朝(明朝),对于边陲地区鞭长莫及,因而使亚洲腹地的广大土地听凭那些任性妄为、暴兴暴衰的部落暴虐统治。这些部落首领一方面自己不能长久统治,另一方面又拒绝同文明民族交往,于是便只能使他们的人民日益趋于野蛮。在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的一段时期内,帖木儿及其较近几代子孙的得势,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维护了秩序,而且大概也抵制了那些游牧部落,使中亚最美好的地区没有全部沦为他们的铁蹄之下。要是没有帖木儿的抵制,当时陷入野蛮状态的日子,恐怕就要更长了。⑧帖木儿及其较近几代后裔统治时期,中亚及西亚的安定政治局面,使帝国境内交通之畅通得到保障,从而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亚文化的繁荣。帖木儿王朝所统治的地区,曾经是科学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有着传统的多样性的优秀文化遗产。古波斯的科学文化在赫拉特,撒马尔罕等地早就有着很深的影响。自从阿拉伯入侵和伊斯兰传播以来,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文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更大。此外,中亚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亚洲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和枢纽。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建立,中亚各地区各族人民之间以及与世界其它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扩大。同时,由于撒马尔罕与赫拉特是中亚地区的两个最大的商业中心,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商人和学者前往中亚来经商和从事科学文化研究工作。中亚地区的商人和学者又到周边各国去经商与留学,从而发展了与世界的交往,这不仅促进了中亚地区各族人民固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且有助于吸收外国的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外来文化,特别是高度发达的中国和印度文化就是随着这些交流而传入中亚并对中亚文化起到明显影响的。在国内外多样性文化的相互交流中,经过融合和再创造,便形成了具有中亚特点的新文化。
    第三,帖木儿及其后的统治者对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视也是中亚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亚史及至整个世界中世纪史上,帖木儿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是一个暴虐的征服者。他的名字是与“屠城”“人头金字塔”等令人听起来就不寒而慄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杰出的建设者和科学文化事业的赞助者。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所到之处,他都将各地的手工业者,能工巧匠、艺术家,学者、科学家迁到自己的首都撒马尔罕和渴石等地,以优厚的物质待遇,让他们潜心从事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帖木儿死后,他的儿子沙哈鲁和孙子兀鲁伯相继统治中亚地区。沙哈鲁也是科学文化事业的赞助者。法国学者格鲁赛在评论沙哈鲁时说“他文雅高尚,性格温和,是波斯文学的爱好者,伟大的建设者,诗人和艺术家的保护者。”⑨沙哈鲁不但延揽了许多文人,学者,艺术家、诗人到他的首教赫拉特来从事文艺创作和学术活动,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诗人和艺术家。兀鲁伯是在其父沙哈鲁继位之后被派往河中(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地方)任统治者的。早在帖木儿在世时,就有许多波斯学者被俘来到撒马尔罕。所以,高度发达的波斯文化在河中颇有影响,同样也影响到了兀鲁伯,使得这位开明的君主重视学术和学者,把科学和文化看得高于宗教和神学。兀鲁伯不但保护学者和知识分子,而且自己也成了一个有成就的学者。苏丹·忽辛更是如此。在他统治期间,赫拉特和整个呼罗珊在经济文化上相当繁荣。历史学家们认为他统治的时期,无论在文学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是中亚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⑩
    总之,由于帖木儿帝国的建立,结束了蒙古统治后期的混乱局面,使中亚地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交通畅达,从而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加上帖木儿王朝的诸统治者对文化的发展大都持积极的扶持态度,以及中亚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促使这一时期中亚文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注释:
    ①《草原帝国》英译本,第457页。
    ②穆罕默德·阿里《阿富汗文化史》,第188页。
    ③由各行第一字母构成的诗。
    ④冯承钧译《帖木儿帝国》时将此书也译成《帖木儿武功记》。
    ⑤《克拉维的东使记》第129页。
    ⑥吉不拉(Kibla)壁龛。
    ⑦《十二圣十七世纪的穆斯林绘画》序言,布洛歇编。
    ⑧珀西·塞克斯著《阿富汗史》下册第一卷,第454页。
    ⑨摩尔著《天文学史》,第27页,1961年伦敦出版。
    ⑩纽格保尔著《古代数理天文学史》第11页。



返回1995年07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