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评朝鲜战争初期英国艾德礼政府的对台湾政策
李世安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5年05期
【原文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1995年02期第80-85页
【作者简介】李世安,1948年生,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内容摘要】虽然战后英国对华政策有明显的两面性,但是艾德礼政府在朝鲜战争初期曾反对美国侵略中国台湾的政策。英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认为这是解决因美国侵略而引起的台湾海峡危机的唯一办法。英国的上述政策对缓和远东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研究这段历史,对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有益的。
    【关键词】朝鲜战争 英美分歧 对台湾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前台湾不是中外关系中的一个问题。英美都基本遵守开罗宣言,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只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反共的全球战略出发,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人为地制造了“台湾问题”。但是,在朝鲜战争爆发至1952年2月丘吉尔重主白厅这一段时间,英国曾反对美国扩大在台湾海峡的侵略行动,提出解决台湾海峡危机的办法是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应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政策对缓和远东紧张形势是有历史作用的。因此我们在批判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面派做法时,也应当恰当地评价这一时期的英国对台湾政策。
      一、英国内阁对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反应
    战后英帝国迅速衰落,它不仅缺乏重建资金,而且无力维系庞大的殖民帝国。财力不继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外交能力。为了适应战后的国际形势,英国不得不把对外政策建立在两大支点上:第一是巩固英美联盟;第二是承认亚洲新兴国家并加强英联邦团结。然而美国侵略台湾的政策,使英国上述政策难于协调。因此当美国第七舰队悍然侵入台湾海峡后,英内阁成员的意见发生分歧,并形成了三种观点。第一种以首相艾德礼和外长贝文为代表,他们反对美国侵略台湾。他们的出发点是不能为台湾问题而恶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因为英国希望保持和发展对华贸易。而美国侵略台湾势必引起远东局势的紧张,甚而引起中美之战。到那时英国将会被卷入对中国的战争。所以贝文从一开始就反对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他认为美国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违背了英美关于台湾问题的协议。该协议规定任何一方在对台采取行动前应先告知对方。但美国在派出第七舰队前,没有与英国磋商。不过贝文认为要劝说第七舰队撤离台湾海峡是不可能的。当务之急是要求美国实现真正的中立,不能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更不能支持国民党反攻大陆。第二种人认为虽然美国派了第七舰队到台湾,但并没有侵略中国,没有发生美国军队攻打台湾与大陆的事。这派人以殖民大臣琼斯为代表。他们认为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只是国民党的避难所,但是他们认识到英美无法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所以不反对把台湾归还中国。为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他们反对美军占领台湾,反对支持国民党反攻大陆。他们认为只要英国不给美国军事支持,中国就会保持当时中英之间双方都还满意的关系。只要中美之间不发生战争,就不会危及中英关系。所以他们主张向美国施加压力,反对美军侵略台湾和扩大在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这一派人的观点支持了艾德礼和贝文反对美军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冒险的政策。①英内阁政务官麦克尔尼则代表英国政府内支持美国侵台政策的一部份人。然而他们的观点在英国政府内不占主导地位。麦克尔尼为英内阁准备了一份文件,提出要把台湾置于联系国管辖之下,并由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直接谈判把后者撤出台湾。同时承认北京加入安理会以换取中国承认台湾的独立。他声称如果中国不答应,英国就要支持美国的侵台政策。麦克尔尼要求把他的这一文件公诸于世。但是遭到外长贝文的坚决反对。贝文认为这份文件意味着与中国的战争。②英国总参谋部原来决定不给美国军事支持,在任何情况下英国都不能卷入与中国的战争。但是英国大法官坦德尔建议在中美爆发战争时,最好的办法是由英国舰队担任韩战的海军战斗任务,从而使美国海军从朝鲜调到台湾专门对付中国。英国总参谋部改变了看法,不仅同意而且立即电告美国政府。但英国外交部知道后,立即反对。贝文认为这样做的政治后果很危险。他要求内阁撤回总参部给美国的电文。内阁同意了这一要求。在这三派的斗争中,艾德礼与贝文的观点占上风。他们掌握着英国对台政策。艾德礼政府坚持反对美国在台湾海峡扩大侵略的政策,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二、艾德礼政府为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
    当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后,贝文不管政务官麦克尔尼的态度如何,下令外交部立即要美国澄清其对台政策。贝文要求美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贝文告诉艾奇逊,如果不这样宣布,中国就要武力解决台湾。如果中美为此而战,英国将不给美国支持。只有美国承诺韩战结束后把台湾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国才给美国第七舰队“中立”台湾以有条件的支持。1950年7月14日,贝文又告诉艾奇逊,英国希望把朝鲜问题与台湾分开处理。英国外交部次长戴维斯于7月17日奉命通知英联邦国家,如果中国攻打台湾,英国海军将不帮助国民党防守台湾。
    美国的侵台政策,已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现在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也唱起了反调,就使美国不敢单方面扩大在台湾海峡的侵略行动。杜鲁门被迫于7月19日给国会送去咨文,保证在台湾实行不偏袒的“中立”政策;美国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也不利用台湾作为反对中国大陆的军事基地。然而英国对此并不满意。7月26日英外交部助理次官兼无任所大使丹尼召见美国驻伦敦大使道格拉斯,说英国对美国的台湾政策很有意见。如果苏联攻击美国“中立”台湾是侵略,美国不可能指望西方民主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支持。这使道格拉斯感到美国单方面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带来的严重后果。他向美国政府报告说第七舰队入侵台湾已经损害了英美之间的合作和一直令人满意的双边关系。③英国十分担心美国侵台政策的发展,不断向美国施加压力。1950年8月10日英国驻美大使弗兰克斯又要求美国通报其最新对台政策,要求美国保证不在台湾地区进行军事冒险。而且首相艾德礼亲自出马于8月15日发表讲话,反对美国的侵台政策。他说美国“保卫”台湾的决定是危险的。他强调台湾与朝鲜局势不同。虽然英国也派兵到朝鲜,但那是执行安理会决议。但安理会决议并未涉及台湾。因此一旦中美因台湾问题而战,英国将不会派兵到台湾。艾德礼的讲话引起舆论界极大关注。英国《伦敦每日电讯》评论说艾德礼的讲话实质上是在请北京攻打台湾,并且是公开警告美国不要再插手台湾问题。④8月28日,英国驻美大使弗兰克斯与美国国务院次官马修和无任所大使杰萨普会谈,强调英国政策对美国的台湾政策极其不安。这是因为虽然杜鲁门已宣布了不偏袒的“中立”台湾政策,但美国政府各部门却各行其是,执行着不同的政策。他希望美国政府统一各部门的政策。他提醒美国政府,如果苏联卷入台湾问题,事情就相当难办。他强调台湾问题远比朝鲜问题严重,应该首先解决。他要求美国在联合国作出保证,遵守开罗宣言,把台湾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办法。他还要求美国制止蒋介石对大陆的一切挑衅活动。开始,杰萨普对弗兰克斯进行了反驳。他说应该在台湾举行公民投票,以便建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这一提议立即遭到弗兰克斯的反对。他认为在实践上根本行不通。而且在国民党控制下,根本没有公正投票可言。他重申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是把台湾归还中国。于是杰萨普问该把台湾还给哪一个中国?弗兰克斯立即说应该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杰萨普答应考虑英国的观点。在英国的催促下,艾奇逊被迫于1950年9月21日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宣布美国派第七舰队到台湾将不会损害台湾的状态。美国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也不在台湾寻求特权。这表明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对台政策。应该指出英国外长贝文在制定英国的对台政策上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他对中国比较友好。他告诉美国政府不能以任何借口不执行开罗宣言。否则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之奋斗的一切就将付诸东流。英美在开罗宣布战后将把台湾归还中国。波茨坦宣言重申了这一点。由于苏联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中捞到不少好处,所以苏联绝对不允许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作废。因此贝文指出,如果不把台湾归还中国,全世界就会指责英美欺软怕硬,不敢让苏联退出本不属于他们的领土,而是硬把台湾从中国抢走。贝文还特别强调不能狡辩说开罗宣言是把台湾归还某一个特定的中国政府。台湾应该归还控制中国的政府。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着中国,所以台湾应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绝不能以中国现政府对英美不友好就剥夺中国对台湾的权利。他警告说,不把台湾归还中国,西方将永无宁日。因为需要大量部队守台湾,这对西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直率地说英国不参加对中国的战争。他还要求把国民党军队撤出台湾,以便把台湾归还中国。同时贝文把上述观点通过印度政府转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贝文还指出美国对台湾的“中立”是公开干涉中国内战。它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准备单方面决定台湾的命运。对此他着重地说:“任何西方企图安排东方命运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贝文坚决反对台独,反对在台湾进行公民投票。对此他曾做了分析。他认为举行公民投票不外乎有三种结果。第一是台独;第二是继续由国民党统治台湾;第三是台湾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认为搞台独有种种困难,根本不能实现。而国民党不能代表中国,故台湾应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反对国民党统治台湾。贝文还通过各种方式要求英美尽早达成解决台湾问题的协议。在贝文和英国外交部的压力下,美国考虑到其对台政策已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如果再失去英国的支持,其侵台政策必然失败。因此其侵略气焰有所收敛。
      三、英国对美国政策的影响
    英国对美国政策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反对麦克阿瑟将军表述的美国侵台政策上。麦克阿瑟将军应蒋介军邀请于1950年访问了台湾并拟定了防卫台湾的计划。他建议美在台湾设立海、陆、空军事基地。接着他写信给美国参加过国外战争的复员退伍军人协会负责人刘易斯说美国绝对不允许台湾落入一个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手里。因为它会变成一个非常理想的进行战略进攻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水艇”。台湾是从阿留申群岛至马里亚纳群岛这一防线上的一个环节,“美国掌握了这条防线,就可以避免战争,反之战争就不可避免。”⑤这一讲话公开后,英国立即提出了抗议,要求美国政府澄清其对台政策。英国认为这表明美国对华政策是对台湾有领土野心,英国再次表明英国将不支持美国对华战争。英国的坚定态度,迫使杜鲁门修改由麦克阿瑟表达的侵略政策。他公开表示美国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并命令麦克阿瑟撤回他的讲话。这样杜鲁门修改了他自己的政策。因为麦克阿瑟的讲话只不过是贯彻杜鲁门在1950年6月27日的侵台讲话精神而已。而且麦克阿瑟访台是经白宫批准的。
    但是英国对美国政策的影响,最集中的表现是在英美磋商递交联合国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提案上。在双方磋商时,英国向美国施加了强大压力,迫使美国在主要问题上做了让步。英国政府提出的三点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意见是:“(a)台湾应该归还中国;(b)台湾归还中国的时间应在取得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之后。在韩战期间,不允许破坏台湾的现状和利用台湾为基地反对中国;(c)建立一个联合国委员会来研究归还台湾的时间。”但最初美国则提出台湾进行公民投票来决定台湾之命运。这遭到英国的反对。经过激烈争论,美国做了让步,口头上同意英国意见。但是美国却阳奉阴违。在美国提出的决议案中鼓吹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台湾国”,要求安理会建立一个联合国委员会“考虑台湾人民的利益和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和平”。这个提案遭到英国反对。贝文指示英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向美国代表强调两点:第一,联合国在做决议时必须尽可能避免任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挑衅的词句。第二,英国希望联合国能通过一份大多数国家都支持的决议。为此美国的调子要降低,不要带有威胁或反对中国性质的词句。双方经过磋商,美国重写了决议案。但美国仍然坚持要“考虑台湾人民的利益和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和平。”英国再次反对这一提案。英国认为这一条可以解释为不把台湾归还中国,这就违背了开罗宣言。英国强调这句话的侵略气味太浓,而且美国提出这一条的目的之一是使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合法化。英国认为这一决议案肯定会遭到印度等国的反对而不能在联大通过。最后美国被迫删除了这一内容。于是根据英国提议案为基础的英美联合议案于1950年9月28日提交了联合国,并成为日后联合国对台湾的基本政策。⑥
      四、对英国台湾政策的评价
    在艾德礼的领导下,英国政府主张台湾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政策对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是有益的。英国之所以执行上述政策,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英国国力衰落,无力再奉行“炮艇政策”。为了维护在远东的利益,英国不能不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此必须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国与国民党政权的关系却一直在恶化。1949年英国与窃据台湾的蒋政权矛盾已经激化。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国民党海军加强封锁中国沿岸港口,袭击正与中国贸易的商船。这引起了英国的强烈愤怒。如1950年5月30日,国民党军舰扣留了几艘企图闯过国民党海军封锁线到大陆港口进行贸易的商船。其中三艘是1,300吨的太昌山号(Taichungshan)货轮和5,00吨的埃尔西、莫拉号(Elsie、Moller)商船及凯杜塞(Caduceus)号货船。同时国民党海军还袭击了其它国家与中国贸易的船只,击沉两艘。国民党空军还轰炸和扫射了从汕头开出的两艘英国商船。其一是1,883吨的沃尔梅女士号(Lady Wolmer)。由于国民党海军的封锁,从香港开往大陆的船只被迫停开了几个月。而且在第七舰队实行所谓“中立”台湾的政策后,国民党海军仍然袭击英国商船。1950年9月10日,国民党海军向离开厦门的两艘船开炮。埃尔西、莫拉号船长被迫签了保证书,保证今后要尊重国民党海军对大陆的封锁。面对国民党海军向英国商船的攻击,英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报复措施。如1950年9月,英国政府禁止把1000桶美国航空汽油和其它战略物资从香港运往台湾。⑦虽然这一决定遭到美国有关公司的反对,但仍然执行。同时英国执行了对台湾的禁运。英国还展开外交攻势,希望联合国迫使国民党军军队撤出台湾,从而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求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允许20万国民党军队借道香港,反攻大陆的要求,而且英国政府下令不允许任何殖民地官员特别是香港官员作为国民党政府与英国政府联系的渠道。英国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求改善与英国政府关系的多次要求。由于英国与国民党政府关系的不断恶化,因此英国坚决反对国民党反攻大陆。这是英国主张台湾归还中国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坚决要求把台湾归还中国的斗争,迫使英国反对美国的侵台政策,坚持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的宣言,即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在1950年6月、7月和8月曾数次向联合国提出强烈抗议,反对美国侵略台湾,重申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立场。而且中国政府直接要求英国澄清其对台政策。这迫使英国在台湾问题上持谨慎态度。在英国看来,如果支持美国侵略台湾,势必恶化中英关系。从英国在中国的贸易,在中国香港及东南亚的利益出发,绝对不可轻易为台湾而开罪中国。而且英国认为只要率直地向美国表明英国在远东的处境,即便得不到美国谅解,但也不会使英美联盟破裂。此外世界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的呼声,也使英国不敢支持美国的侵略政策。首先是英国人民反对英国政府支持美国的侵台政策。他们要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安理会的席位,还要求英国政府公开表明上述立场。这使英国外交部贝文感到如果不考虑上述意见,就会失去英国人民对这一届政府的支持。而印度、加拿大等国,则直接促使英国政府坚持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上文已经谈到在磋商英美递交联合国的提案时,英国坚持解决台湾危机的唯一办法是承诺把台湾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国这一立场是在印度和加拿大等国代表压力下产生的。因为英联邦国家内进行磋商英国关于台湾问题的提案时,英国原来要求“联合国成立的台湾委员会应当与所有有关政论和当局进行磋商”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遭到印度驻联合国代表的反对。印度认为这一要求意味着与台湾国民党政权进行磋商。因此印度坚决反对这一提法。加拿大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则公开反对把“台湾人民”包括进去。因此如果提到“台湾人民的利益”,这就可能使人联想到需要在台湾举行公民投票。这样做是有许多困难的。由于上述原因,英国才在它的提议案中删去了这一内容。在英美磋商时,英国把上述情况告知了美国政府,提醒他们任何企图否定把台湾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案都会遭到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反对。美国政府不能不认真考虑英国的这一建议。这反映在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中,这份文件为NSC162/2,题目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政策”。制定时间是1950年10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这份文件中承认美国侵略台湾的政策肯定得不到联合国大多数国家的支持。⑨因此可以说英国的对台湾政策受到世界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多数国家的影响;而美国的对台湾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英国的影响。
    但是应该指出,在艾德礼政府内存在一股反共反华的势力,他们的能量不应低估。例如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富兰克林在1950年12月就曾歪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一台湾政策。他说中国提出解放台湾只会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国际政治中的力量。他胡说中国根本不想解放台湾,因为中国并不认为台湾、西藏是中国领土。中国宣布解放台湾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国是利用这一口号去扩展在东南亚的利益,同时迫使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日本。因此中国关心的是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解放台湾。他断言中国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仅仅是为出兵朝鲜找借口。⑩富兰克林还断章取义地歪曲毛泽东同志1936年与斯诺的谈话,说毛泽东并不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他说如果西方把台湾归还中国,那就等于给中国侵略开绿灯。(11)
    同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英国政府也向美国的侵台政策做了让步,屈从于美国压力,滑向了反华的道路。这主要指1951年英国参加旧金山对日和约签字一事。从一开始美国就把中国排斥在讨论草约之外,并拒绝国民党政权的代表参加缔约。在讨论阶段,英国首相艾德礼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而杜鲁门则认为国民党代表中国。后来美国排斥了中国海峡两岸的代表,炮制了旧金山和约。但英国却签了字。这一和约宣布日本放弃对台湾的主权,但却故意不提已把台湾归还中国。这后来被台独分子用来鼓吹台湾法律地位未定,其恶劣影响延及至今。
    所以在实事求是地评价艾德礼政府1950年6月至1952年这一时期内的对台政策时,既要看到英国政策的客观历史进步作用,更要看到它的反动作用。同时还要指出虽然艾德礼政府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把台湾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它也提出归还的时间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这就干预了中国内政,延迟了中国收复台湾的时间,帮助美国造成了海峡两岸的长期分裂的局面。
    注释:
    ①FO 371/83298, FC 1024/46, (凡注明FO者,为英国外交部档案,现藏英国国家档案馆。)
    ②FO 371/83298, FC 1024/46
    ③Relations Between United states and Formosa, Memorandum, July 26, 1950 611/94/7-6650(该文件藏美国斯坦福大学格林图书馆)
    ④London Daily Telegraph, August 16, 1950.
    ⑤FO 371/83299, FC 1024/74G
    ⑥FO 371/83299, FC 1024/74G
    ⑦George Kerr Paper, 现藏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
    ⑧FO 371/83299, FC 1024/90.
    ⑨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VOL, XIV, P.318,327.
    ⑩(11)FO 371/83301, FC 1024/1324/132



返回1995年05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