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诞生地考辨
许洪新/孙科志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5年01期
【原文出处】《上海教育学院学报》(沪)1994年01期第21-24,122页


    [摘要]三一运动后,韩国各道爱国者代表在1919年4月10~11日,于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22号召开第一届临时议政院会议,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标志着韩国抗日独立运动进入新的时期。对于这一重要史迹,韩国学者和有关方面积极寻找后,曾误认为是今瑞金二路22号,本文依据有关户 籍档案,1920年绘制的《法新界地图》以及采访资料,对此作了纠正,考证其址应为现瑞金二路50号,并指出该建筑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
    上海马当路普庆里内有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旧址,这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知道。但是,瑞金二路上还有一处历史地位更加重要的韩国抗日独立运动史迹,即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诞生地、大韩民国第一、二届临时议政院会址,却至今仍被湮没着。本文以有关档案和实地调查资料,用考证之铲,除去掩覆着的重重历史尘埃,使这颗凝聚了朝鲜民族抗日爱国精神的历史明珠,重放异彩。
      韩国抗日独立运动史上第一史迹
    19世纪70年代,经明治维新的图强改革而崛起的日本,立即走上觊觎朝鲜半岛的侵略道路,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获胜后,更加紧了对大韩帝国的侵略,1905年,强迫韩国签订《韩日保护条约》,接着又解散了韩国军队,1910年8月22日,将《日韩合并条约》强加于韩国。韩国被吞并了,国号被取消,被迫使用日本天皇的年号,由新设立的总督府,直接进行殖民统治。从此,韩国人民开始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时期。
    1919年1月22日,原韩国皇帝李熙暴卒。李熙是反对《韩日保护条约》而被日本与亲日势力废黜的,在人民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的猝死,触发了群众斗争情绪。3月1日,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大示威和大暴动,这就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三一运动”。这场运动显示了朝鲜民族争取独立的强大力量,震惊了日本殖民当局。在日本殖民当局血腥镇压下,各地运动的一些领导人,有的被捕杀,有的被迫流亡。斗争的现实,使韩国爱国者深感需要一个能将分散的争取独立的斗争统一起来的领导机构,使独立运动能有组织有领导地深入发展下去。这就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诞生的大致背景。
    在强烈的共同愿望推动下,筹备统一的临时政府的工作迅速进行着。但在殖民高压下的韩国,很难找到能设立可以顺利开展工作的临时政府机构的地方,一些独立运动活动家的视线转向了国外。当时,韩侨较集中的是日本,俄国的远东,中国的东北及上海等沿海城市,还有美国。从安全,与国内联系的便捷,活动的自由程度,韩侨的群众基础等因素考虑,决定选址上海法租界。3月17日,一批爱国者在宝昌路(今淮海中路)329号,设立临时事务室,由玄楯牧师任总务,进行具体的筹备工作。
    4月10日,来自韩国各道及侨居在日本、俄国、美国、中国东北的29名代表,于金神父路的一幢小楼的三楼,召开了韩国历史上第一届临时议政院会议。关于会议开始的时间,说法颇为不一,有说上午10时,有说晚上10时。会议结束于次日上午10时,这倒是并无异说。
    会议首先推选了李东宁、孙贞道为正副议长,李光洙、白南士为书记。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制订《大韩民国临时宪章》,是这次会议的最主要议程和历史功绩。会议确定临时政府采用国务总理制,选举了没有参加会议的李承晚为总理,金奎植、安昌浩、崔在亨、文昌范、李东辉等素享盛誉的独立运动活动家,被选为各部总长或次长。会议制订和通过的《临时宪章》,是韩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全文十条,主要是确定民主共和制,规定临时议政院为国家最高民意机构,规定了人民享有平等、言论、结社、集会等种种政治自由权利,宣布加入国际联盟等。这些条文,虽因政府流亡于外而无法实施,但对于号召朝鲜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具有积极的作用。
    会议还通过了给全体国民的《布告》和告世界各国政府的《宣言书》。这两个文件,分别向国内外宣布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布告》号召全体国民为“开拓子孙万代自由幸福之路”,“恢复国权”而奋斗,并颁布了“主张祖国绝对独立”等6条施政纲领。《宣言书》强调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承继朝鲜民族历史权利,顺应世界大势的合法政府,表明“朝鲜之主权俨然存在”。
    第一届临时议政院会议以后,该会址即成为临时政府第一个办公地点,4月13日,在沪临时政府成员于此开会,对外正式宣布临时政府成立,公布了告全体国民的《布告》和告世界各国政府的《宣言书》。4月17日,临时政府迁入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新址,临时议政院仍在此办公,4月22-23日,于此召开了第二届临时议政院会议,这也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出席议员69人,因李东宁改任政府要职,遂选孙贞道为议长;会议制订并颁布了《临时议政院法》,该法以三权会立原则,参照欧美国家的议会制度,对临时议政院的职权作了具体规定,确立了临时议政院的立法权和监督权;会议还对临时政府的组织和人事作了调整,废除次长制,采用委员制。
    鉴于上述重要历史事件相继发生,临时政府的这一诞生地,自然成为韩国抗日独立运动的第一史迹,成为体现朝鲜民族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历史遗迹。
      金神父路22号不是瑞金二路22号
    这次重要的历史会议,有关档案中没有留下明确地址。在现存会议记录上,所记的会议地点仅“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9个字。经韩国学者和政府方面多方调查,确认在金神父路22号。然而,当年的金神父路22号;是今天的哪里呢?那座召开临时议政院会议的小楼是否还在呢?这都是韩国独立运动史研究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曾被临时政府开除的李承晚和长期在日本军队中任职的朴正熙控制政局的结束,后继的韩国政府都大力支持独立运动史的研究,同样十分关心查找有关史迹,金神父路22号正是韩国文化部所辑独立运动在中国史迹资料集的第一个。
    最近四、五年,常有韩国学者和观光者在今瑞金二路上徘徊,或摄影录像,或向人问询,寻找着金神父路22号。大约是不谙上海地方历史,仅据路名变更的推理,韩国学者和有关方面误将今瑞金二路22号建筑认作原金神父路22号了。如韩国一潮阁1989年版的李炫熙先生著《临政和李东宁研究》一书,即把今瑞金二路22号的照片,印在封面上,并指明为“临政的最初厅舍”。韩国文化部在一份有关抗日独立运动遗迹地的资料集中亦认定,金神父路22号临政厅舍,现为“上海市瑞金二路22号”。
    金神父路筑于1907年,1943年10月改名黄山路,1945年12月更名为中正南二路,1950年改称瑞金二路,由于金神父路之名用得很久,遂在1943年10月至解放初,人们仍习惯称其为金神父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增多,房屋时有拆建,道路门牌相应有变,总趋势是小号变大。据市、区公安机关所藏户籍资料,今瑞金二路22号在1946年时为中正南二路B16号,系金星药房,店主姓邱,其后人今仍居于该号楼上。今瑞金二路22号甲,是一所建有80年以上历史的上海农村旧式平房,1946年时门牌为中正南二路26号(平房),所居盛姓居民,自上世纪中叶起迁此至今,该屋居民盛根林(89岁,原为裁缝)和他的儿子盛兴宝(64岁,大学退休教师)称,其屋门牌原为“金神父路16号”,“一直用到解放后”,路名改过几次,但一直是16号。
    据此,韩国有关学者及部门将今瑞金二路22号视作原金神父路22号,是疏于调查考证的。
      金神父路22号原屋尚存,即今瑞金二路50号
    1946-1952年户籍资料反映,中正南二路22号于1950年改为瑞金二路50号,所居居民为飞纶制线厂主罗立群夫妇。问题是中正南二路22号是否即是原金神父路22号。
    据向现年80岁的罗立群夫人林惠兰女士调查,她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从步高里搬入金神父路22号,直到1966年底,中间没有搬迁过,她又说:“大约解放初,改为瑞金二路50号,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再据1920年法租界公董局绘制的《法新界地图》,当时的金神父路22与今瑞金二路50号的位置完全一致,该地图所标建筑基本相同。参见下面附图(见第24页)
    建筑平面图上有两点不同,一是原金神父路22号前有一大花园,而今瑞金二路50号前无此花园。据林惠兰女士介绍,她家原有花园,呈长方形,很大,总有好几百平方米,60年代中叶被用来建筑多层建筑,即今52弄内的新楼房。前述盛氏父子和自50年代中叶起至今仍居住在48弄18号底层的居民王味辛一家反映,均证实瑞金二路50号及48弄16-18号前本有大花园,盛兴宝还说:“小时候,还带了弟弟去那座花园里捉蟋蟀”。二是今瑞金二路50号东侧现筑有一排沿街平房,用于商业经营,而原金神父路50号东侧是隙地,这排平房是近几年卢湾区建筑材料公司所建,原来并无此房屋。
    据此,可以断定,今瑞金二路50号即1919年4月时的金神父路22号,原建筑尚存。
    k5f107.jpg
      金神文路22号位置示意图据1920年《法新界地图》绘
    k5f108.jpg
      瑞金二路50号位置示意图据当地调查而绘制
      关于金神父路22号建筑的一些情况
    该楼建筑年代为1912-1918年,系天主教三德堂的产业,后委托义品地产公司经租,主要租赁对象为外国人和有地位的华人。玄楯牧师在1919年3月底左右通过杜月笙租赁此屋,名义是他的寓所。
    是屋砖木结构,三层,居住面积349平方米,其内部结构为每层2室,三楼顶面略斜,配有浴室1间,二楼配浴室2间,底层有卫生间和会客室,花园围以竹篱,罗立群夫妇迁人后改砌砖墙。
    1919年时的金神父路,地处幽静,沿途多花园住宅,门牌序列由北向南。今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转角处,为盛家宅的农村旧居。今瑞金二路24弄口至南昌路外侧,为金神父路18号,系东方汇理银行营造的花园洋房,20号占地较广、自今南昌路口南侧至48弄北侧,是座大花园洋房,亦三德堂产业,系该堂两名法国神父所居。22号花园南侧有一条小河,名王家浜,当时的金神父路由碎石铺成,两侧为一条供独轮车专用的石板道。平时行人稀少,入夜后除法租界捕房的巡值马队偶过外,绝少有人。显然,这是一个召开秘密会议的理想地方。
    租赁该楼的玄楯牧师,又名宋元相,1880年生,1968年卒,“三一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后被派至上海,与李光洙、鲜于赫等人在宝昌路开设临时事务室,任总务,并以总务身份向各国发布《独立宣言书》。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任外务次长。之后,积极从事抗日独立运动,是独立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之一。
    该屋在玄楯牧师之后曾有那些人租赁过,现已难知其详。在上海沦陷时期,即在罗立群夫妇迁入之前,租赁者是上海著名实业家陆伯鸿家人。这座房舍现为卢湾区房地产局下属建筑材料公司使用。该公司为了业务需要,除利用东侧隙地建了沿瑞金二路的商业用房外,对屋内结构也有所改造。但原楼的框架轮廓并无大变,且内部结构可参照48弄17号、15号等同时设计、同样结构、同时建筑的房屋,进行考察研究。
    综上所述,根据有关户籍资料和《法新界地图》,辅以有关调查采访资料,今瑞金二路50号即1919年时的金神父路22号,是大韩民国第一、二届临时议政院的会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诞生地和最初厅舍。诸如《大韩民国临时宪章》、《临时议政院法》、告全朝鲜国民的《布告》、告世界各国政府《宣言书》等重要历史文献,均在此制订和颁布,从而是韩国独立运动史上最重要的史迹。韩国有关方面和一些学者曾将今瑞金二路22号误认为金神父路22号,应予纠正。该史迹原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这是整个朝鲜民族酷爱独立自由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为增进中韩、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友好交往,我们谨以此考证文字献给整个朝鲜民族。



返回1995年01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