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明洪武十八年进士发覆
——兼质疑《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龚延明
【专题名称】明清史
【专 题 号】K24
【复印期号】2007年07期
【原文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杭州)2007年3期第75~83页
【作者简介】龚延明(1940-),男,浙江义乌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职官科举制度及宋史研究。浙江 杭州 310028
【关 键 词】明代/洪武十八年/进士/发覆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7)03-0075-09
明代(1368-1644)是科举取士鼎盛期,二百七十余年间,自洪武四年(1371)始开科取士,之后中辍12年,洪武十七年(1384)重开科举试、洪武十八年(1385)殿试,其后大体上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试,未曾间断,共开科89榜,取进士24595人①[1]。其中洪武十八年乙丑科因其进士题名碑被永乐帝朱棣下诏仆倒毁坏,殃及《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失传,故而该榜472名进士在清李周望创编的《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录初集》)[2]的记载中仅存293名,李周望据方志补阙21名,合计314名,尚缺158名。问题还在于《碑录初集》所收314名进士中尚有错榜和非进士而收录者。目前经常参考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3]所收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照抄《碑录初集》,在314名基础上,单据方志又补充了108名,共422名,尚阙50名。《索引》对《碑录初集》中的错收进士一个也未予订正,而自称“据地方志补阙123名”[3]2418(按:其中21人转引自《碑录初集》),无任何其他明代史籍旁证支撑,全为孤证,其可信度又受到怀疑。与明代其余88榜进士名录较齐全、相对可靠相比,《索引》所载洪武十八榜进士录之残阙与缺乏可靠性,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对该榜如何补阙,力求完璧,就成了明代科举史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本文所要解决的,正是这一难题。
为此,笔者对《索引》、《碑录初集》所据文献进行了考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本溯源,并旁及相关史料,厘清了有关记载洪武十八年乙丑科进士的登科录文献,如明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清盛子邺《类姓登科考》等,并找到了朱元璋“御制三诰”(《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明实录》、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明萧彦《掖垣人鉴》、明何出光《兰台法鉴》、明谈迁《国榷》、明查继佐《罪惟录》、明焦竑《献征录》以及《明史》等诸种史籍中有关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的记载,通过对这些记载进行排比、考订,终于梳理出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是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的科举文献。《碑录初集》就曾参考该书。俞氏《皇明进士登科考》所记载的洪武十八年进士为472名,与该榜殿试实际录取人数472名完全吻合。为了确证俞氏《皇明进士登科考》所载名录之正确性,本文对该榜每一名进士参稽各种史料,一一予以考实,终于完成了明洪武十八年榜472名进士的发覆,可以说实现了“完璧”的学术追求。下面就《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被毁原因、《明清进士题名碑录》阙失症结所在及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的发覆三个问题论述之。
一、《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被毁原因
进士题名碑源于唐慈恩寺塔题名。初始,出于兴之所至,信手拈来。至唐中宗神龙间(705-707),同年进士于慈恩寺塔下题名,遂成为故事:“进士题名,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皆期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处”[4]3。白居易有诗证:“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4]13宋代进士刻石题名,由朝廷出资,立碑于贡院。郡县效仿,本地进士,也立石题名。元代,国子监立进士题名碑。然唐宋元三代进士题名碑多不存,仅元有三座进士题名碑立于北京孔庙。明代进士题名碑沿元之制,立于南京、北京国子监。立于南京国子监的进士题名碑今不复存,也就是说,包括《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在内的前12榜刻石皆不存。现存于北京孔庙的77座进士题名碑始于永乐十三年(1315)榜,迄于崇祯十三年(1640)榜②。崇祯十六年杨廷鉴榜未立碑。崇祯十五年史惇榜虽有题名碑,但非进士科,属特用出身科。洪武四年至永乐十年这十二榜不存,有两种情况,一是非人为所毁,一是人为所毁。人为所毁的,就是洪武十八年乙丑丁显榜;其他十一榜今不复存,出于自然原因,但在明代保存时间长,不影响其进士题名碑录、登科录之刊刻,因此广为流传。唯独《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是在“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夺权成功登上皇位后予以毁坏,且由于政治原因,无人敢公开再行刊刻或流传该榜“登科录”。李周望编纂《碑录初集》时,难以找到较完整的该榜“登科录”,致使该榜进士名录残缺不全。
明成祖朱棣何以要下令仆倒《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呢?嘉靖二十七年(1548)刊刻的《皇明进士登科考》的作者俞宪说:“上(按:此指建文帝)命立题名碑于国子监。革除间,子宁、子澄皆柄用,侵削藩王,靖难师起,以奸党戮之,仆碑削籍,故部本不传。”[5]8如上所述,因洪武十八年榜榜眼练子宁、探花黄子澄皆为建文帝削藩出谋划策,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位成功后,即将练子宁、黄子澄等乙丑科进士视为奸党戮之,并命毁坏该榜进士题名碑,予以“削籍”惩处。这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曾倡削藩、并且主张先削燕王朱棣的是“顾命大臣”、兵部尚书齐泰。齐泰后被朱棣部下擒获,“被执见成祖,不屈死之,籍九族”[6]1533。明成祖视齐泰为主犯之一,处以灭九族的酷刑,可见对他恨之入骨。齐泰是明洪武二十一年进士[6]1533,那为什么不同时仆倒明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碑呢?这里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明成祖从侄儿手中夺取皇位,刚刚登基,首先要考虑稳定政局,赢得民心,仆倒进士题名碑在当时可是大事,所打击的不仅仅是一榜、二榜进士,而是整个进士阶层和周围的广大士人。所以,下这个决心并非易事。实际上齐泰、练子宁、黄子澄等进士谋划削藩“图燕”,起了“毁碑”的导火线作用,为了达到杀一儆百、不扩大打击面的目的,明成祖选取了仆倒《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这是因为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在明太祖时已“声名狼藉”,472名进士中居然有149名在太祖朝有犯罪纪录,并在“御制三诰”③中都挂名列有罪状,其中有四犯死罪处决的进士王本道、三犯死罪处决的进士罗师贡。显然,洪武十八年乙丑榜进士在洪武间已有臭名昭著之嫌。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玷污了明代进士的声誉。明太祖曾就进士汪麟犯罪评及进士说:“广东道监察御史汪麟、户部主事王肃,系洪武十八年进士。登科之后,朕尝爱惜,分布各司,于公文并不署押,政事与正官一体施行。所以不押字者为何?恐见任官不才,有累进士,所以事虽办而字不押,倘有事务差迟,罪归见任,特意优容进士。其(按:指洪武十八年进士)诸进士不才者多,恩且不怀,奸猾日务,独汪麟、王肃尤甚……怀私妄诞,惑乱朝政!”[7]617朱元璋《御制大诰三编》在洪武时作为法制教材广为散发,令官民诵读,朝野皆知。故而明成祖独拿《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开刀,而不仆倒内有灭九族之齐泰、灭三族之卓敬的《洪武二十一年榜进士题名碑》,原因正是在此。
二、《索引》阙失之症结
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治文史者常用的工具书。该《索引》所录明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分一甲3名、二甲107名(实收102人)、三甲362名(实收188人),共计实收293名。《索引》据地方志补阙123名,据《列卿年表》补4名,据《闽省贤书》补2名,共计补阙129名,该榜进士为472名,《索引》收录422名,尚阙50名。
阙漏50名未补,是一大问题。但问题还在于:所收录的,有非洪武十八年榜进士,更有非进士而错录者,且据方志补阙的进士皆系孤证,未能利用明人各种相关科举著作及史籍,差错不少,有失古籍整理规范,直接影响其权威性、可靠性。
《索引》误收他榜进士者,计有夏铭(善)、朱懋、卓敬、齐泰、吴谦等洪武二十一年榜进士。此外,俞本为建文二年榜进士。
夏铭(善),《索引》列为三甲132名[3]2418,而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录入洪武二十一年三甲23名[5]22,证以嘉庆《湖南通志》卷九一《选举·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任亨泰榜夏铭善,溆浦人,监察御史”[8]7。
朱懋,《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二甲60名[3]2416,而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列为洪武二十一年三甲76名[5]23。明徐懋学《南垣论世考》卷四《国初礼科·给事中》载:“朱懋,河南安阳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9]615嘉靖《彰德府志》卷七《大明·科》载:“洪武二十一年二人:朱懋,安阳,进士,礼科给事中。”[10]3
卓敬,《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进士三甲70名[3]2417,而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二列为洪武二十一年二甲第1名[5]21。明焦竑《献征录》卷三○《户部右侍郎瑞安卓公敬传》载:“卓敬,浙江瑞安人也……洪武戊辰中进士,科给事中……不屈死。”[6]1238《明史》卷一四一《卓敬传》载:“卓敬字惟恭……瑞安人……举洪武二十一年进士,除户科给事中……乃斩之,诛其三族。”[11]4024
齐泰,原名德。《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三甲90名[3]2417,系错榜,实为洪武二十一年二甲进士。明焦竑《献征录》卷三八《兵部尚书齐泰传》载:“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二十年乡贡,明年举进士,历礼部主事……赐名泰……不屈死之,籍九族。”[6]1533清盛子邺《类姓登科考》卷一《齐》载:“齐德,更名泰,直隶溧阳县人。二甲,兵部尚书,靖难。”[12]392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一《选举志·进士》三《明》载:“(洪武)戊辰科任亨泰榜齐德,溧水人。”[13]535
吴谦,《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二甲24名[3]2416,系错榜,实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皇明进士登科考》载:“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第二甲一十五名赐进士出身吴谦,河南许州人。”[5]21嘉靖《许州志》卷五《官纪志》第五《选举·进士》载:“高皇帝洪武戊辰吴谦。”[14]61
俞本,《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三甲72名[3]2417,系错榜,实为建文二年三甲50名。《建文二年登科录》载:“第三甲七十名,赐同进士出身:第五十名俞本,贯直隶太平府芜湖县,民籍,县学生。”[15]58《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二载:“洪武三十三年庚辰(原按:实革除二年,即建文二年)第三甲七十名,赐同进士出身俞本,直隶芜湖县人。”[5]35
此外,《索引》误一人作二人收于同榜的如刘奉,一名刘麟,《索引》不辨,刘麟作洪武十八年三甲100名进士[3]2148,刘奉作三甲155名进士[3]2418。正德《饶州府志》卷二《学校·附科贡征辟·乐平兴学·进士》载:“刘麟,一名奉(凤),字仲辉……中洪武乙丑,官贵县丞。”[16]249按:《江西通志》也是收刘麟,未收刘奉。《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二《洪武十八年乙丑》载:“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三百六十二名:刘凤奉,江西乐平县人。”[5]15按:刘凤奉,即刘凤,“奉”为阑入。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卷二载:“(洪武十八年)第三甲三百六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刘凤,江西乐平县。”[17]18
《索引》单据地方志补,缺乏旁证,至把非进士误作进士收入的如欧阳贞。《索引》所据四库本《江西通志》卷五二《选举志》四《明》:“洪武十八年乙丑丁显榜进士欧阳贞,分宜人。”[3]2419然而,嘉靖本《江西通志》卷三三《袁州府·科目》却载:“欧阳四年辛亥吴伯宗榜欧阳贞,分宜人。”[18]603而今存《洪武四年登科录》并无欧阳贞其人,可以断定欧阳贞非进士。嘉靖《江西通志》卷三三《袁州府·人物·国朝》又载:“欧阳贞,胜古迹字元春,分宜人……乡进士,性冲淡,不乐仕宦。”[18]612“乡进士”即举人。此条所载是正确的,可从光绪《江西通志》得到印证。光绪《江西通志》卷二七《明举人》载:“洪武四年辛亥乡试欧阳贞,分宜人。”[19]3《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类姓登科考》等有关明代登科录著作于洪武十八年榜皆无欧阳贞之名。显然,《索引》仅据四库本《江西通志》而不查《江西通志》几个版本记载之不一致,也未查明代登科录,就贸然据四库本《江西通志》将欧阳贞录入洪武十八年榜进士,有失学术规范,缺乏严肃性。所以,凡《索引》据方志补阙之129名必须重新一一考证,予以确认或订正。至于《索引》所阙50名失补,即属于编者未尽其责的另一个问题了。
那么,《索引》中洪武十八年乙丑榜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原因何在?该书编者在《索引·前言》中称:“(我们)把清乾隆十一年(1746)所刊行的《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及其所附刊明代诸科,以《进士题名碑》的拓片、《登科录》、名省方志等校订增补,重行汇辑,并加以索引化,供读者检索利用。”[3]2据此,笔者对照了《索引》与李周望等编《碑录初集》,事实确是如此,《索引》是照搬了《碑录初集》,凡是《碑录初集》的错误,也是《索引》的错误。洪武十八年榜之三甲名次、所收进士名录,两者完全吻合。即如《碑录初集》“补阙”载:“曹铭、陈思道、张忠、邵永善四人俱见《列卿年表》”[2]9,《索引》也是照抄,如“据《列卿年表》补阙四名:张忠、曹铭、邵永善、陈思道”[3]2419。
显然,《索引》差错的症结,是依据《碑录初集》。为此,有必要对李周望所编的《碑录初集》予以讨论。
三、《索引》所据《碑录初集》源于《皇明贡举考》
《碑录初集》是专门刊载明清两朝历科进士的题名总录,其体例为:按榜次、甲次列进士姓名、籍贯,是一部简明的明清登科录著作。其创编人为国子监祭酒李周望,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初编成。李周望在《太学进士题名序》中说:“谨录国朝历科题名碑姓氏为初集,俟第增益,使多士观感踊跃,咸知皇教泽深厚,文治郅隆……而元明旧碑之在辟雍(国子监)者,并附录之,备考镜焉。”[2]8从李氏所述于康熙五十九年初编《进士题名碑录》时,已收元、明两代进士题名碑“之在辟雍者”之记述可推,《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已不可能保存在当时北京国子监中,自然,《碑录初集》中也不可能出现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录。那么,什么时候在《碑最初集》中出现了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呢?从乾隆十年(1745)续刻《碑录初集》的主持人钱维城所作《题识》中可以找到答案:“乾隆十年乙丑,例应续刻本科进士姓名、籍贯……其康熙己未、乾隆丙辰两科鸿博姓氏,也依次补刊。又得《明贡举考》于钱唐王君孙芸,自洪武乙丑、戊辰、辛未、甲戌、丁丑,建文庚辰,永乐甲申、丙戌、甲辰凡九科,皆旧《录》所无也,悉为编入,而有明之甲榜始合。”[2]3即是说,由李周望创编的《碑录初集》收入洪武十八年榜进士时间为乾隆十一年(1746),其所本为万历初张朝瑞所编《皇明贡举考》。
《皇明贡举考》共九卷,收录了自明洪武四年至万历十一年历榜进士名录,包括洪武十八年乙丑榜。经过比照,与《碑最初集》所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甲次、姓名、籍贯除个别字有更改外,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所阙空格排列也相同。《皇明贡举考》据《列卿年表》补阙四名进士“曹铭、陈思道、张忠、邵永善”,《碑录初集》也照搬。唯一不同的是,《碑录初集》补阙增加了17人,置于“曹铭”等四进士名下,并注明此17人据《台州志》、《温州志》、《金华志》补[17]492。由此可以断定,《碑录初集》中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抄自张朝瑞《皇明贡举考》。
可见乾隆十一年钱维城续刻本《碑录初集》所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录源出万历间张朝瑞编纂的《皇明贡举考》。那么,《皇明贡举考》是不是唯一的、最早的明登科录呢?不是,因为《皇明贡举考》编纂时,参考了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卷一《取士之制》言:“俞宪《登科考》载本诏云:‘策第三场毕后十日面试’。”[17]456该书卷一《文体》云:“‘俞氏宪曰:国初以文取士,大概辞达为本。三试文式,至今以为定制。’”[17]458可见,俞宪所纂《皇明进士登科考》早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这就有可能参考了洪武十八年残阙部本《登科录》或它藏之《会试录》。事实正是如此。俞宪《重刻皇明进士登科考叙》云:“是录参考湖、闽诸本而成,至是三梓矣……己酉(按:嘉靖二十八年,1549)移越,梓于越,顾洪武所亡三种,犹为阙典,览者有余憾焉。今年秋,明人(按:指宁波人)章贞叔过予,曰:‘予有是本,而今逸矣,当为君移札范尧卿(按:指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楼主范钦)氏可得也。’已而果如约,予乃取校入梓,悉备厥亡,并续庚戌榜三百二十人,另起为卷。于是《录》始大备。”[5]3
四、《皇明进士登科考》完整地保存了洪武十八年榜进士
从俞宪“叙”中可以了解到,俞氏初编《皇明进士登科考》时缺洪武三榜,包括洪武十八年乙丑榜,虽经三次重印,皆未能补齐。嘉靖庚戌二十九年,俞氏仕于绍兴,准备重刻,“犹为阙典”。幸而遇到宁波友人章贞叔,经过他的努力,借到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楼主范钦所藏明登科录,补上所缺洪武三榜登科录,再增入嘉靖二十九年唐汝楫榜320人,至此,俞宪于嘉靖间所编《皇明进士登科考》自洪武四年榜至嘉靖二十九年榜,共58榜登科录“始大备”。俞宪实际所收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并非殿试《洪武十八年登科录》,而是《洪武十八年会试录》。这也说明天一阁藏书中也无礼部本《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只存是年《洪武十八年会试录》。从而更清楚地说明,由于永乐初仆倒《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禁传部本《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嘉靖时已看不到一部完整的《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唯一完整保存的是天一阁藏洪武十八年会试录,此录因俞宪编纂《皇明进士登科考》而得以保存下来。可以说,就被毁的洪武十八年进士榜来说,《皇明进士登科考》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可靠的登科名录,弥足珍贵。
今存俞氏《皇明进士登科考》收录洪武十八年榜进士472名。明制,会试中式人赴殿试不黜落。除了会试中式后因病等突发原因“殿举”外,一般皆成进士。实际上,洪武十八年赴殿试472人,即“廷对者四百七十二人,擢丁显为第一人”[20]2622。此472名廷对进士经殿试全部录取。可以说,会试进士数与该榜殿试录取数472名完全吻合。但《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二所载洪武十八年进士榜有一缺憾,即“廷试名第漫不可分,姑以会试为准”[5]8,只有一甲三名丁显、练子宁、黄子澄与二甲第一、第二名马京、齐麟名次可靠。据此可以断定,张朝瑞《皇明贡举考》与李周望初编、钱维城续刻《碑录初集》之三甲名次不可全信。张朝瑞称其编《皇明贡举考》时,参考了俞振才所录残阙部本《洪武十八年登科录》,但该本二甲缺5名,三甲缺182名,即该榜已阙187名,实际收录为285名。今传《皇明贡举考》所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为293名,比俞振才残阙本多8名,此8名吴谦、戴安、朱懋、卓敬、俞本、齐德(泰)、刘麟、夏铭(善)全部是错榜误收,并为今存李周望等编《碑录初集》照抄,致使一误再误。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张朝瑞编纂《皇明贡举考》既然参考了完整记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的《皇明进士登科考》,为什么不依该书补阙呢?原因有二,一是明著名史家王世贞认为《皇明进士登科考》“有脱略”:“(洪武乙丑科进士)俞宪《登科考》名姓次序俱以《会试录》为准,然不载杨靖、蹇瑢,其脱略可知矣。”[21]1544-1545王世贞在万历间看到的《皇明进士登科考》可能是一个不完整的版本,因为今存完整的《皇明进士登科考》皆载有杨靖、蹇瑢二进士,不存在“脱略”的问题。也许张朝瑞和王世贞一样,看到的也是不完整的版本,或者受王世贞影响,对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缺乏信任。还有一个原因,《皇明进士登科考》是据天一阁藏《洪武十八年会试录》名次排列,而张朝瑞《皇明贡举考》依俞振才所录残阙部本《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尽管缺187名,但所存285名系依殿试登科录名次排列,张氏可能抱着宁用残阙殿试录勿用会试录的观念,未采用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从而失去了保存一份完整的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的机会。
总之,相比之下,朱保炯等编《索引》、李周望等编《碑录初集》、张朝瑞编《皇明贡举考》所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既有残阙,又有误收,亟须补正。而俞宪编《皇明进士登科考》是唯一保存了明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的登科录,唯一的缺憾是,其名次按该榜会试录排列。笔者因做《明代登科录》之需,即以《皇明进士登科考》为本,参稽《皇明贡举考》、《明实录》、“御制三诰”、《明史》等多种史籍、方志,予以发覆,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可信的洪武十八年472名进士名录:
丁 显 练子宁 黄子澄 丁永保 丁 坤 丁 鳞 于子仁 卫善初
马 京 马 魁 王文英 王本道 王 朴 王 达 王良弼 王 肃
王 昱 王 逊 王峻用 王惟道 王 蒙 王 溥 王 福 王 觐
王 暾 王{K24R701.JPG} 水丘曦 牛 曾 毛 仁 仇 益 文 敏 方 升
方必寿 方伯礼 邓文鉴 邓伟奇 邓志学 邓 祐 甘友信 甘 泉
厉宗义 石 岳 叶文德 叶 宗 叶 复 叶 耀 冯原智 邢 矩
毕 贵 吕 演 朱华庆 朱 聪 朱 瞻 任 励 向 宝 危 {K24R701.JPG}
刘仲廉 刘安生 刘 观 刘 奉 刘宗海 刘 荣 刘 贞 刘 儁
齐 麟 江 观 许性善 许 恒 孙 仁 孙 贯 阳定周 花 纶
严 鹗 劳士宽 杨友仁 杨 吉 杨志铭 杨居正 杨 靖 李子清
李文善 李 瑛 李 林 李源深 李 熙 李 增 李 震 李德遂
李 濬 李 耀 吴 文 吴应隆 吴 懋 余 玱 邹仲实 应宗义
汪 凯 沙顺昌 沈志远 沈 滑 宋 辅 张士凯 张 山 张 义
张公宣 张文贞 张 礼 张廷兰 张士安 张 忠 张 岵 张 和
张善同 张 瑾 张 衡 张 凝 陆 载 陆 镒 陈 广 陈用行
陈 立 陈 权 陈至善 陈仲述 陈 杰 陈 郁 陈 迪 陈 迪
陈思道 陈 顺 陈顺成 陈洵仁 陈逢震 陈 宾 陈 焕 陈 淇
陈 绶 陈敬宗 陈善生 陈 粹 邵永善 范 原 范 朗 范克瑾
林 达 林 同 林龟年 林宗溥 林 细 林 昶 林 逊 林 瑜
卓 闰 罗 暹 金 润 金敏文 周从善 周 成 周同生 周尚文
周宗起 周 原 周 弼 郑 殂 郑 能 郑 辅 郑 赐 单桂孙
项 复 赵 勉 赵 朗 胡 宁 胡 昱 胡 信 胡 铉 柏 龄
侯 庸 俞 璟 施 勗 姚观文 姚 侃 秦 逵 袁{K24R702.JPG} 袁宗弼
聂 敏 聂 震 夏止善 夏 伸 顾 观 倪 炯 徐子权 徐 旭
徐应台 徐 质 徐宗武 徐 诚 徐 复 徐彦和 徐 彬 徐 敏
凌 辂 高 成 高 冲 高 安 高 铎 高景材 郭子和 郭 弘
郭 林 郭 迪 郭 资 郭 祥 唐 朴 唐 晟 唐 辉 涂 钦
黄子平 黄仁义 黄 达 黄伯珪 黄性初 黄 耕 黄惟清 黄敬中
黄 儁 萧子韶 萧 珪 曹大平 曹 文 曹 铭 崔 敬 阎 察
梁德远 彭仁俊 彭 庆 彭汝器 彭 修 葛 瑾 董 薛 蒋应辰
蒋 奎 惠 忠 程以善 曾 玉 解 敏 蔡用强 蔡 玄 蔡 英
蔡福男 廖时雨 廖孟瞻 谭子英 谭彦芳 谭 翼 缪 均 潘仁显
潘存性 潘宗岳 潘 侃 潘 善 薛 晟 戴 云 戴 城 魏安仁
魏 卓 魏思敬 蹇 瑢
以上进士267人,《皇明贡举考》与《索引》均收。
以下进士205人为《索引》所缺,笔者据《皇明贡举考》、《类姓登科考》、“御制三诰”、《掖垣人鉴》及方志等补齐。
丁志方 万 质 卫俊民 马 谅 马 通 马 谦 马 骧 王子真
王文达 王 进 王 牧 王 泽 王 春 王复善 王顺德 王 恒
王 恪 王 宪 王 能 王寄生 王 粹 王 暹 王 镇 王 麟
牛 麟 毛 文 勾 端 邓 昙 双 贵 叶 规 叶 茂 田 忠
田 原 邢 冕 朱 隆 乔{K24R703.JPG} 任 清 任 琛 刘 义 刘 中
刘文贵 刘养恕 刘 宣 刘 资 刘 庸 刘 辐 刘 愚 刘 震
齐 肃 齐 鲁 许 灵 许 晋 孙 达 孙 盛 孙 崇 孙 翥
严 胜 严 震 杨克绍 杨体初 杨 新 杨 德 杨德礼 李 义
李仲冲 李 亨 李 郁 李 昌 李 忠 李鸣冈 李性善 李 绅
李 选 李 恪 李 哲 李 烜 李 善 李 谦 李 翥 李 端
吴 中 吴 庠 吴 渊 何玄晔 何 鲁 余士安 余子恭 余 文
应孟吕 辛 民 汪 麟 沈文真 宋仁桂 宋 点 张子恭 张 弘
张 驯 张孝本 张 軏 张 肃 张 莹 张 晃 张 羾 张 翀
张 敏 张敏德 张 翚 张 愽 张 翥 张 端 张{K24R701.JPG} 陆子孟
陈九思 陈以仁 陈 迪 陈宗礼 陈孟芳 陈 益 陈 基 陈 瑜
邵思恭 易大年 易 聪 易 璘 罗士应 罗师贡 金惟一 周月华
周达孙 周 璿 庞守文 庞 安 庞 清 郑公质 郑 泽 郑 庸
赵 刚 赵 泰 赵 溥 郝知微 郝 恒 胡 本 胡汝揖 胡应麟
胡昌龄 胡 肃 胡 斌 钟志道 段 约 姜 辅 胥 泰 姚文珙
姚 复 姚 恕 姚 傅 秦良秀 秦 昇 聂以大 桂 满 顾{K24R704.JPG}
钱仕宗 钱 巽 徐 真 徐 谅 徐 淳 翁 楩 高 振 高 起
郭 昌 郭 炳 唐宗哲 唐俊民 海永清 涂 郁 桑 茂 黄 健
黄 敬 黄德安 萧 聪 曹 仁 曹 镒 康 宁 梁以孜 彭 寿
葛 桓 蒋 义 韩 永 韩 瑜 韩 毅 程士箴 程 善 程 颙
舒允成 鲁 望 鲁 瞻 谢思义 谢{K24R705.JPG} 蔡 瑛 谭 璧 翟 良
熊正隆 樊士信 戴 本 魏 进 魏惟古
[收稿日期]2007-01-16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www.journals.zju.edu.cn/soc
注释:
①关于明代榜次与取进士人数,目前学界有不同看法,具体情况可参看龚延明、邱进春《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第69-78页。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8期第35-43页有全文转载。
②参见光绪《钦定国子监志》卷六二《金石志·进士题名碑·明》,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③参见钱伯城等主编《全明文》卷二九朱元璋《御制大诰》第六八《御吏汪麟等不才》、卷三○《御制大诰续编》第八三《秦昇等怙终》、卷三一《御制大诰三编》第二《进士监生不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专 题 号】K24
【复印期号】2007年07期
【原文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杭州)2007年3期第75~83页
【作者简介】龚延明(1940-),男,浙江义乌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职官科举制度及宋史研究。浙江 杭州 310028
【内容提要】 | 明《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被毁,致该榜进士名录成为明代89榜进士中唯一残缺不全的一榜。而今人常用之《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收录该榜进士422名,尚缺50名。问题还不止此,更严重的是,所收422名进士名录中,存在严重错误,致以讹传讹,亟须订正。俞宪的《皇明进士登科考》保存了《洪武十八年会试录》,共收进士472名,与该榜殿试所取472名进士正好吻合,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可靠的登科名录。以《皇明进士登科考》为依据,有助于完成洪武十八年榜472名进士的发覆。 |
明代(1368-1644)是科举取士鼎盛期,二百七十余年间,自洪武四年(1371)始开科取士,之后中辍12年,洪武十七年(1384)重开科举试、洪武十八年(1385)殿试,其后大体上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试,未曾间断,共开科89榜,取进士24595人①[1]。其中洪武十八年乙丑科因其进士题名碑被永乐帝朱棣下诏仆倒毁坏,殃及《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失传,故而该榜472名进士在清李周望创编的《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录初集》)[2]的记载中仅存293名,李周望据方志补阙21名,合计314名,尚缺158名。问题还在于《碑录初集》所收314名进士中尚有错榜和非进士而收录者。目前经常参考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3]所收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照抄《碑录初集》,在314名基础上,单据方志又补充了108名,共422名,尚阙50名。《索引》对《碑录初集》中的错收进士一个也未予订正,而自称“据地方志补阙123名”[3]2418(按:其中21人转引自《碑录初集》),无任何其他明代史籍旁证支撑,全为孤证,其可信度又受到怀疑。与明代其余88榜进士名录较齐全、相对可靠相比,《索引》所载洪武十八榜进士录之残阙与缺乏可靠性,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对该榜如何补阙,力求完璧,就成了明代科举史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本文所要解决的,正是这一难题。
为此,笔者对《索引》、《碑录初集》所据文献进行了考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本溯源,并旁及相关史料,厘清了有关记载洪武十八年乙丑科进士的登科录文献,如明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清盛子邺《类姓登科考》等,并找到了朱元璋“御制三诰”(《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明实录》、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明萧彦《掖垣人鉴》、明何出光《兰台法鉴》、明谈迁《国榷》、明查继佐《罪惟录》、明焦竑《献征录》以及《明史》等诸种史籍中有关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的记载,通过对这些记载进行排比、考订,终于梳理出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是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的科举文献。《碑录初集》就曾参考该书。俞氏《皇明进士登科考》所记载的洪武十八年进士为472名,与该榜殿试实际录取人数472名完全吻合。为了确证俞氏《皇明进士登科考》所载名录之正确性,本文对该榜每一名进士参稽各种史料,一一予以考实,终于完成了明洪武十八年榜472名进士的发覆,可以说实现了“完璧”的学术追求。下面就《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被毁原因、《明清进士题名碑录》阙失症结所在及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的发覆三个问题论述之。
一、《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被毁原因
进士题名碑源于唐慈恩寺塔题名。初始,出于兴之所至,信手拈来。至唐中宗神龙间(705-707),同年进士于慈恩寺塔下题名,遂成为故事:“进士题名,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皆期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处”[4]3。白居易有诗证:“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4]13宋代进士刻石题名,由朝廷出资,立碑于贡院。郡县效仿,本地进士,也立石题名。元代,国子监立进士题名碑。然唐宋元三代进士题名碑多不存,仅元有三座进士题名碑立于北京孔庙。明代进士题名碑沿元之制,立于南京、北京国子监。立于南京国子监的进士题名碑今不复存,也就是说,包括《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在内的前12榜刻石皆不存。现存于北京孔庙的77座进士题名碑始于永乐十三年(1315)榜,迄于崇祯十三年(1640)榜②。崇祯十六年杨廷鉴榜未立碑。崇祯十五年史惇榜虽有题名碑,但非进士科,属特用出身科。洪武四年至永乐十年这十二榜不存,有两种情况,一是非人为所毁,一是人为所毁。人为所毁的,就是洪武十八年乙丑丁显榜;其他十一榜今不复存,出于自然原因,但在明代保存时间长,不影响其进士题名碑录、登科录之刊刻,因此广为流传。唯独《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是在“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夺权成功登上皇位后予以毁坏,且由于政治原因,无人敢公开再行刊刻或流传该榜“登科录”。李周望编纂《碑录初集》时,难以找到较完整的该榜“登科录”,致使该榜进士名录残缺不全。
明成祖朱棣何以要下令仆倒《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呢?嘉靖二十七年(1548)刊刻的《皇明进士登科考》的作者俞宪说:“上(按:此指建文帝)命立题名碑于国子监。革除间,子宁、子澄皆柄用,侵削藩王,靖难师起,以奸党戮之,仆碑削籍,故部本不传。”[5]8如上所述,因洪武十八年榜榜眼练子宁、探花黄子澄皆为建文帝削藩出谋划策,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位成功后,即将练子宁、黄子澄等乙丑科进士视为奸党戮之,并命毁坏该榜进士题名碑,予以“削籍”惩处。这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曾倡削藩、并且主张先削燕王朱棣的是“顾命大臣”、兵部尚书齐泰。齐泰后被朱棣部下擒获,“被执见成祖,不屈死之,籍九族”[6]1533。明成祖视齐泰为主犯之一,处以灭九族的酷刑,可见对他恨之入骨。齐泰是明洪武二十一年进士[6]1533,那为什么不同时仆倒明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碑呢?这里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明成祖从侄儿手中夺取皇位,刚刚登基,首先要考虑稳定政局,赢得民心,仆倒进士题名碑在当时可是大事,所打击的不仅仅是一榜、二榜进士,而是整个进士阶层和周围的广大士人。所以,下这个决心并非易事。实际上齐泰、练子宁、黄子澄等进士谋划削藩“图燕”,起了“毁碑”的导火线作用,为了达到杀一儆百、不扩大打击面的目的,明成祖选取了仆倒《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这是因为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在明太祖时已“声名狼藉”,472名进士中居然有149名在太祖朝有犯罪纪录,并在“御制三诰”③中都挂名列有罪状,其中有四犯死罪处决的进士王本道、三犯死罪处决的进士罗师贡。显然,洪武十八年乙丑榜进士在洪武间已有臭名昭著之嫌。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玷污了明代进士的声誉。明太祖曾就进士汪麟犯罪评及进士说:“广东道监察御史汪麟、户部主事王肃,系洪武十八年进士。登科之后,朕尝爱惜,分布各司,于公文并不署押,政事与正官一体施行。所以不押字者为何?恐见任官不才,有累进士,所以事虽办而字不押,倘有事务差迟,罪归见任,特意优容进士。其(按:指洪武十八年进士)诸进士不才者多,恩且不怀,奸猾日务,独汪麟、王肃尤甚……怀私妄诞,惑乱朝政!”[7]617朱元璋《御制大诰三编》在洪武时作为法制教材广为散发,令官民诵读,朝野皆知。故而明成祖独拿《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开刀,而不仆倒内有灭九族之齐泰、灭三族之卓敬的《洪武二十一年榜进士题名碑》,原因正是在此。
二、《索引》阙失之症结
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治文史者常用的工具书。该《索引》所录明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分一甲3名、二甲107名(实收102人)、三甲362名(实收188人),共计实收293名。《索引》据地方志补阙123名,据《列卿年表》补4名,据《闽省贤书》补2名,共计补阙129名,该榜进士为472名,《索引》收录422名,尚阙50名。
阙漏50名未补,是一大问题。但问题还在于:所收录的,有非洪武十八年榜进士,更有非进士而错录者,且据方志补阙的进士皆系孤证,未能利用明人各种相关科举著作及史籍,差错不少,有失古籍整理规范,直接影响其权威性、可靠性。
《索引》误收他榜进士者,计有夏铭(善)、朱懋、卓敬、齐泰、吴谦等洪武二十一年榜进士。此外,俞本为建文二年榜进士。
夏铭(善),《索引》列为三甲132名[3]2418,而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录入洪武二十一年三甲23名[5]22,证以嘉庆《湖南通志》卷九一《选举·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任亨泰榜夏铭善,溆浦人,监察御史”[8]7。
朱懋,《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二甲60名[3]2416,而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列为洪武二十一年三甲76名[5]23。明徐懋学《南垣论世考》卷四《国初礼科·给事中》载:“朱懋,河南安阳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9]615嘉靖《彰德府志》卷七《大明·科》载:“洪武二十一年二人:朱懋,安阳,进士,礼科给事中。”[10]3
卓敬,《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进士三甲70名[3]2417,而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二列为洪武二十一年二甲第1名[5]21。明焦竑《献征录》卷三○《户部右侍郎瑞安卓公敬传》载:“卓敬,浙江瑞安人也……洪武戊辰中进士,科给事中……不屈死。”[6]1238《明史》卷一四一《卓敬传》载:“卓敬字惟恭……瑞安人……举洪武二十一年进士,除户科给事中……乃斩之,诛其三族。”[11]4024
齐泰,原名德。《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三甲90名[3]2417,系错榜,实为洪武二十一年二甲进士。明焦竑《献征录》卷三八《兵部尚书齐泰传》载:“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二十年乡贡,明年举进士,历礼部主事……赐名泰……不屈死之,籍九族。”[6]1533清盛子邺《类姓登科考》卷一《齐》载:“齐德,更名泰,直隶溧阳县人。二甲,兵部尚书,靖难。”[12]392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一《选举志·进士》三《明》载:“(洪武)戊辰科任亨泰榜齐德,溧水人。”[13]535
吴谦,《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二甲24名[3]2416,系错榜,实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皇明进士登科考》载:“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第二甲一十五名赐进士出身吴谦,河南许州人。”[5]21嘉靖《许州志》卷五《官纪志》第五《选举·进士》载:“高皇帝洪武戊辰吴谦。”[14]61
俞本,《索引》列为洪武十八年三甲72名[3]2417,系错榜,实为建文二年三甲50名。《建文二年登科录》载:“第三甲七十名,赐同进士出身:第五十名俞本,贯直隶太平府芜湖县,民籍,县学生。”[15]58《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二载:“洪武三十三年庚辰(原按:实革除二年,即建文二年)第三甲七十名,赐同进士出身俞本,直隶芜湖县人。”[5]35
此外,《索引》误一人作二人收于同榜的如刘奉,一名刘麟,《索引》不辨,刘麟作洪武十八年三甲100名进士[3]2148,刘奉作三甲155名进士[3]2418。正德《饶州府志》卷二《学校·附科贡征辟·乐平兴学·进士》载:“刘麟,一名奉(凤),字仲辉……中洪武乙丑,官贵县丞。”[16]249按:《江西通志》也是收刘麟,未收刘奉。《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二《洪武十八年乙丑》载:“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三百六十二名:刘凤奉,江西乐平县人。”[5]15按:刘凤奉,即刘凤,“奉”为阑入。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卷二载:“(洪武十八年)第三甲三百六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刘凤,江西乐平县。”[17]18
《索引》单据地方志补,缺乏旁证,至把非进士误作进士收入的如欧阳贞。《索引》所据四库本《江西通志》卷五二《选举志》四《明》:“洪武十八年乙丑丁显榜进士欧阳贞,分宜人。”[3]2419然而,嘉靖本《江西通志》卷三三《袁州府·科目》却载:“欧阳四年辛亥吴伯宗榜欧阳贞,分宜人。”[18]603而今存《洪武四年登科录》并无欧阳贞其人,可以断定欧阳贞非进士。嘉靖《江西通志》卷三三《袁州府·人物·国朝》又载:“欧阳贞,胜古迹字元春,分宜人……乡进士,性冲淡,不乐仕宦。”[18]612“乡进士”即举人。此条所载是正确的,可从光绪《江西通志》得到印证。光绪《江西通志》卷二七《明举人》载:“洪武四年辛亥乡试欧阳贞,分宜人。”[19]3《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类姓登科考》等有关明代登科录著作于洪武十八年榜皆无欧阳贞之名。显然,《索引》仅据四库本《江西通志》而不查《江西通志》几个版本记载之不一致,也未查明代登科录,就贸然据四库本《江西通志》将欧阳贞录入洪武十八年榜进士,有失学术规范,缺乏严肃性。所以,凡《索引》据方志补阙之129名必须重新一一考证,予以确认或订正。至于《索引》所阙50名失补,即属于编者未尽其责的另一个问题了。
那么,《索引》中洪武十八年乙丑榜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原因何在?该书编者在《索引·前言》中称:“(我们)把清乾隆十一年(1746)所刊行的《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及其所附刊明代诸科,以《进士题名碑》的拓片、《登科录》、名省方志等校订增补,重行汇辑,并加以索引化,供读者检索利用。”[3]2据此,笔者对照了《索引》与李周望等编《碑录初集》,事实确是如此,《索引》是照搬了《碑录初集》,凡是《碑录初集》的错误,也是《索引》的错误。洪武十八年榜之三甲名次、所收进士名录,两者完全吻合。即如《碑录初集》“补阙”载:“曹铭、陈思道、张忠、邵永善四人俱见《列卿年表》”[2]9,《索引》也是照抄,如“据《列卿年表》补阙四名:张忠、曹铭、邵永善、陈思道”[3]2419。
显然,《索引》差错的症结,是依据《碑录初集》。为此,有必要对李周望所编的《碑录初集》予以讨论。
三、《索引》所据《碑录初集》源于《皇明贡举考》
《碑录初集》是专门刊载明清两朝历科进士的题名总录,其体例为:按榜次、甲次列进士姓名、籍贯,是一部简明的明清登科录著作。其创编人为国子监祭酒李周望,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初编成。李周望在《太学进士题名序》中说:“谨录国朝历科题名碑姓氏为初集,俟第增益,使多士观感踊跃,咸知皇教泽深厚,文治郅隆……而元明旧碑之在辟雍(国子监)者,并附录之,备考镜焉。”[2]8从李氏所述于康熙五十九年初编《进士题名碑录》时,已收元、明两代进士题名碑“之在辟雍者”之记述可推,《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已不可能保存在当时北京国子监中,自然,《碑录初集》中也不可能出现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录。那么,什么时候在《碑最初集》中出现了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呢?从乾隆十年(1745)续刻《碑录初集》的主持人钱维城所作《题识》中可以找到答案:“乾隆十年乙丑,例应续刻本科进士姓名、籍贯……其康熙己未、乾隆丙辰两科鸿博姓氏,也依次补刊。又得《明贡举考》于钱唐王君孙芸,自洪武乙丑、戊辰、辛未、甲戌、丁丑,建文庚辰,永乐甲申、丙戌、甲辰凡九科,皆旧《录》所无也,悉为编入,而有明之甲榜始合。”[2]3即是说,由李周望创编的《碑录初集》收入洪武十八年榜进士时间为乾隆十一年(1746),其所本为万历初张朝瑞所编《皇明贡举考》。
《皇明贡举考》共九卷,收录了自明洪武四年至万历十一年历榜进士名录,包括洪武十八年乙丑榜。经过比照,与《碑最初集》所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甲次、姓名、籍贯除个别字有更改外,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所阙空格排列也相同。《皇明贡举考》据《列卿年表》补阙四名进士“曹铭、陈思道、张忠、邵永善”,《碑录初集》也照搬。唯一不同的是,《碑录初集》补阙增加了17人,置于“曹铭”等四进士名下,并注明此17人据《台州志》、《温州志》、《金华志》补[17]492。由此可以断定,《碑录初集》中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抄自张朝瑞《皇明贡举考》。
可见乾隆十一年钱维城续刻本《碑录初集》所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录源出万历间张朝瑞编纂的《皇明贡举考》。那么,《皇明贡举考》是不是唯一的、最早的明登科录呢?不是,因为《皇明贡举考》编纂时,参考了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卷一《取士之制》言:“俞宪《登科考》载本诏云:‘策第三场毕后十日面试’。”[17]456该书卷一《文体》云:“‘俞氏宪曰:国初以文取士,大概辞达为本。三试文式,至今以为定制。’”[17]458可见,俞宪所纂《皇明进士登科考》早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这就有可能参考了洪武十八年残阙部本《登科录》或它藏之《会试录》。事实正是如此。俞宪《重刻皇明进士登科考叙》云:“是录参考湖、闽诸本而成,至是三梓矣……己酉(按:嘉靖二十八年,1549)移越,梓于越,顾洪武所亡三种,犹为阙典,览者有余憾焉。今年秋,明人(按:指宁波人)章贞叔过予,曰:‘予有是本,而今逸矣,当为君移札范尧卿(按:指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楼主范钦)氏可得也。’已而果如约,予乃取校入梓,悉备厥亡,并续庚戌榜三百二十人,另起为卷。于是《录》始大备。”[5]3
四、《皇明进士登科考》完整地保存了洪武十八年榜进士
从俞宪“叙”中可以了解到,俞氏初编《皇明进士登科考》时缺洪武三榜,包括洪武十八年乙丑榜,虽经三次重印,皆未能补齐。嘉靖庚戌二十九年,俞氏仕于绍兴,准备重刻,“犹为阙典”。幸而遇到宁波友人章贞叔,经过他的努力,借到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楼主范钦所藏明登科录,补上所缺洪武三榜登科录,再增入嘉靖二十九年唐汝楫榜320人,至此,俞宪于嘉靖间所编《皇明进士登科考》自洪武四年榜至嘉靖二十九年榜,共58榜登科录“始大备”。俞宪实际所收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并非殿试《洪武十八年登科录》,而是《洪武十八年会试录》。这也说明天一阁藏书中也无礼部本《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只存是年《洪武十八年会试录》。从而更清楚地说明,由于永乐初仆倒《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禁传部本《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嘉靖时已看不到一部完整的《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唯一完整保存的是天一阁藏洪武十八年会试录,此录因俞宪编纂《皇明进士登科考》而得以保存下来。可以说,就被毁的洪武十八年进士榜来说,《皇明进士登科考》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可靠的登科名录,弥足珍贵。
今存俞氏《皇明进士登科考》收录洪武十八年榜进士472名。明制,会试中式人赴殿试不黜落。除了会试中式后因病等突发原因“殿举”外,一般皆成进士。实际上,洪武十八年赴殿试472人,即“廷对者四百七十二人,擢丁显为第一人”[20]2622。此472名廷对进士经殿试全部录取。可以说,会试进士数与该榜殿试录取数472名完全吻合。但《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二所载洪武十八年进士榜有一缺憾,即“廷试名第漫不可分,姑以会试为准”[5]8,只有一甲三名丁显、练子宁、黄子澄与二甲第一、第二名马京、齐麟名次可靠。据此可以断定,张朝瑞《皇明贡举考》与李周望初编、钱维城续刻《碑录初集》之三甲名次不可全信。张朝瑞称其编《皇明贡举考》时,参考了俞振才所录残阙部本《洪武十八年登科录》,但该本二甲缺5名,三甲缺182名,即该榜已阙187名,实际收录为285名。今传《皇明贡举考》所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为293名,比俞振才残阙本多8名,此8名吴谦、戴安、朱懋、卓敬、俞本、齐德(泰)、刘麟、夏铭(善)全部是错榜误收,并为今存李周望等编《碑录初集》照抄,致使一误再误。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张朝瑞编纂《皇明贡举考》既然参考了完整记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的《皇明进士登科考》,为什么不依该书补阙呢?原因有二,一是明著名史家王世贞认为《皇明进士登科考》“有脱略”:“(洪武乙丑科进士)俞宪《登科考》名姓次序俱以《会试录》为准,然不载杨靖、蹇瑢,其脱略可知矣。”[21]1544-1545王世贞在万历间看到的《皇明进士登科考》可能是一个不完整的版本,因为今存完整的《皇明进士登科考》皆载有杨靖、蹇瑢二进士,不存在“脱略”的问题。也许张朝瑞和王世贞一样,看到的也是不完整的版本,或者受王世贞影响,对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缺乏信任。还有一个原因,《皇明进士登科考》是据天一阁藏《洪武十八年会试录》名次排列,而张朝瑞《皇明贡举考》依俞振才所录残阙部本《洪武十八年登科录》,尽管缺187名,但所存285名系依殿试登科录名次排列,张氏可能抱着宁用残阙殿试录勿用会试录的观念,未采用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从而失去了保存一份完整的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的机会。
总之,相比之下,朱保炯等编《索引》、李周望等编《碑录初集》、张朝瑞编《皇明贡举考》所载洪武十八年榜进士既有残阙,又有误收,亟须补正。而俞宪编《皇明进士登科考》是唯一保存了明洪武十八年榜进士名录的登科录,唯一的缺憾是,其名次按该榜会试录排列。笔者因做《明代登科录》之需,即以《皇明进士登科考》为本,参稽《皇明贡举考》、《明实录》、“御制三诰”、《明史》等多种史籍、方志,予以发覆,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可信的洪武十八年472名进士名录:
丁 显 练子宁 黄子澄 丁永保 丁 坤 丁 鳞 于子仁 卫善初
马 京 马 魁 王文英 王本道 王 朴 王 达 王良弼 王 肃
王 昱 王 逊 王峻用 王惟道 王 蒙 王 溥 王 福 王 觐
王 暾 王{K24R701.JPG} 水丘曦 牛 曾 毛 仁 仇 益 文 敏 方 升
方必寿 方伯礼 邓文鉴 邓伟奇 邓志学 邓 祐 甘友信 甘 泉
厉宗义 石 岳 叶文德 叶 宗 叶 复 叶 耀 冯原智 邢 矩
毕 贵 吕 演 朱华庆 朱 聪 朱 瞻 任 励 向 宝 危 {K24R701.JPG}
刘仲廉 刘安生 刘 观 刘 奉 刘宗海 刘 荣 刘 贞 刘 儁
齐 麟 江 观 许性善 许 恒 孙 仁 孙 贯 阳定周 花 纶
严 鹗 劳士宽 杨友仁 杨 吉 杨志铭 杨居正 杨 靖 李子清
李文善 李 瑛 李 林 李源深 李 熙 李 增 李 震 李德遂
李 濬 李 耀 吴 文 吴应隆 吴 懋 余 玱 邹仲实 应宗义
汪 凯 沙顺昌 沈志远 沈 滑 宋 辅 张士凯 张 山 张 义
张公宣 张文贞 张 礼 张廷兰 张士安 张 忠 张 岵 张 和
张善同 张 瑾 张 衡 张 凝 陆 载 陆 镒 陈 广 陈用行
陈 立 陈 权 陈至善 陈仲述 陈 杰 陈 郁 陈 迪 陈 迪
陈思道 陈 顺 陈顺成 陈洵仁 陈逢震 陈 宾 陈 焕 陈 淇
陈 绶 陈敬宗 陈善生 陈 粹 邵永善 范 原 范 朗 范克瑾
林 达 林 同 林龟年 林宗溥 林 细 林 昶 林 逊 林 瑜
卓 闰 罗 暹 金 润 金敏文 周从善 周 成 周同生 周尚文
周宗起 周 原 周 弼 郑 殂 郑 能 郑 辅 郑 赐 单桂孙
项 复 赵 勉 赵 朗 胡 宁 胡 昱 胡 信 胡 铉 柏 龄
侯 庸 俞 璟 施 勗 姚观文 姚 侃 秦 逵 袁{K24R702.JPG} 袁宗弼
聂 敏 聂 震 夏止善 夏 伸 顾 观 倪 炯 徐子权 徐 旭
徐应台 徐 质 徐宗武 徐 诚 徐 复 徐彦和 徐 彬 徐 敏
凌 辂 高 成 高 冲 高 安 高 铎 高景材 郭子和 郭 弘
郭 林 郭 迪 郭 资 郭 祥 唐 朴 唐 晟 唐 辉 涂 钦
黄子平 黄仁义 黄 达 黄伯珪 黄性初 黄 耕 黄惟清 黄敬中
黄 儁 萧子韶 萧 珪 曹大平 曹 文 曹 铭 崔 敬 阎 察
梁德远 彭仁俊 彭 庆 彭汝器 彭 修 葛 瑾 董 薛 蒋应辰
蒋 奎 惠 忠 程以善 曾 玉 解 敏 蔡用强 蔡 玄 蔡 英
蔡福男 廖时雨 廖孟瞻 谭子英 谭彦芳 谭 翼 缪 均 潘仁显
潘存性 潘宗岳 潘 侃 潘 善 薛 晟 戴 云 戴 城 魏安仁
魏 卓 魏思敬 蹇 瑢
以上进士267人,《皇明贡举考》与《索引》均收。
以下进士205人为《索引》所缺,笔者据《皇明贡举考》、《类姓登科考》、“御制三诰”、《掖垣人鉴》及方志等补齐。
丁志方 万 质 卫俊民 马 谅 马 通 马 谦 马 骧 王子真
王文达 王 进 王 牧 王 泽 王 春 王复善 王顺德 王 恒
王 恪 王 宪 王 能 王寄生 王 粹 王 暹 王 镇 王 麟
牛 麟 毛 文 勾 端 邓 昙 双 贵 叶 规 叶 茂 田 忠
田 原 邢 冕 朱 隆 乔{K24R703.JPG} 任 清 任 琛 刘 义 刘 中
刘文贵 刘养恕 刘 宣 刘 资 刘 庸 刘 辐 刘 愚 刘 震
齐 肃 齐 鲁 许 灵 许 晋 孙 达 孙 盛 孙 崇 孙 翥
严 胜 严 震 杨克绍 杨体初 杨 新 杨 德 杨德礼 李 义
李仲冲 李 亨 李 郁 李 昌 李 忠 李鸣冈 李性善 李 绅
李 选 李 恪 李 哲 李 烜 李 善 李 谦 李 翥 李 端
吴 中 吴 庠 吴 渊 何玄晔 何 鲁 余士安 余子恭 余 文
应孟吕 辛 民 汪 麟 沈文真 宋仁桂 宋 点 张子恭 张 弘
张 驯 张孝本 张 軏 张 肃 张 莹 张 晃 张 羾 张 翀
张 敏 张敏德 张 翚 张 愽 张 翥 张 端 张{K24R701.JPG} 陆子孟
陈九思 陈以仁 陈 迪 陈宗礼 陈孟芳 陈 益 陈 基 陈 瑜
邵思恭 易大年 易 聪 易 璘 罗士应 罗师贡 金惟一 周月华
周达孙 周 璿 庞守文 庞 安 庞 清 郑公质 郑 泽 郑 庸
赵 刚 赵 泰 赵 溥 郝知微 郝 恒 胡 本 胡汝揖 胡应麟
胡昌龄 胡 肃 胡 斌 钟志道 段 约 姜 辅 胥 泰 姚文珙
姚 复 姚 恕 姚 傅 秦良秀 秦 昇 聂以大 桂 满 顾{K24R704.JPG}
钱仕宗 钱 巽 徐 真 徐 谅 徐 淳 翁 楩 高 振 高 起
郭 昌 郭 炳 唐宗哲 唐俊民 海永清 涂 郁 桑 茂 黄 健
黄 敬 黄德安 萧 聪 曹 仁 曹 镒 康 宁 梁以孜 彭 寿
葛 桓 蒋 义 韩 永 韩 瑜 韩 毅 程士箴 程 善 程 颙
舒允成 鲁 望 鲁 瞻 谢思义 谢{K24R705.JPG} 蔡 瑛 谭 璧 翟 良
熊正隆 樊士信 戴 本 魏 进 魏惟古
[收稿日期]2007-01-16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www.journals.zju.edu.cn/soc
注释:
①关于明代榜次与取进士人数,目前学界有不同看法,具体情况可参看龚延明、邱进春《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第69-78页。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8期第35-43页有全文转载。
②参见光绪《钦定国子监志》卷六二《金石志·进士题名碑·明》,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③参见钱伯城等主编《全明文》卷二九朱元璋《御制大诰》第六八《御吏汪麟等不才》、卷三○《御制大诰续编》第八三《秦昇等怙终》、卷三一《御制大诰三编》第二《进士监生不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