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明代西藏行政区划考
房建昌

【专题名称】明清史
【专 题 号】K24
【复印期号】2002年02期
【原文出处】《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咸阳)2001年04期第18~26页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北京 1000006
【日    期】收稿日期:2001-01-02
【关 键 词】明代/西藏/行政区划/建制/辖地/考证


        引 言
    1368—1644年的明代西藏是个群雄争霸的封建割据时期,要叙述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是有 一 定难度的,就史料而言主要有汉、藏及西方三种:第一,明代276年间,有关西藏(指今日的 西藏自治区范围)的汉文史料较少,来源仅三处:1、《明实录》,2、《明史》,3、私家笔 记著述;前两书大多记载西藏诸政教势力的朝贡,涉及行政区划的并不多,地名亦少得可怜 ,且记述简短,如未述及确切的著名当事人,很难同藏文史料比勘;而后者仅记载了西藏活 佛在南京的活动。另外还有一些早期的诏令封文,堪称珍贵,但数量极少。第二,藏文史料 虽不及清代丰富,但目前能见到的有几十种,主要有:1、佛教史,2、传记,3、世系,4、 诸侯志,5、地志。与汉文史料相近的是,这些藏文史料主要涉及卫藏,即前后藏地区,对 于阿里、康区、藏北及藏南所言甚少。第三,明朝末年,葡萄牙耶稣会士从印度方向到过古 格王朝辖地(今札达县一带)及今日土县一带,留下了一些书信。此外就没有记载了。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主要讨论今日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的明代行政区划,以免与新疆、青 海及四川的叙述重复,但对拉达克、不丹及锡金则略有提及,因为这三个地区明代均属西藏 。出于同一原因,对于今日由印度实际控制及划属尼泊尔的边地也作了类似的处理。
        一、明代西藏的行政区划简况
    与元朝及清朝相比,明代对西藏的行政控制是比较松散的,朱元璋大业初定,颇欲继承元 朝在西藏的政治遗产,对于西藏诸政教势力,只要归顺,即予认定;及至永乐朝,心颇外向 ,于西藏亦不例外,数次派宦官入藏,分封了卫藏和康区的八大法王及其下的一些行政官职 , 采取了“多封众建”的方针,使明朝对西藏的管理达到了鼎盛时期;后之诸明皇于西藏的行 政建置均无所建树。
    入明之时,西藏最大的政教势力是属帕竹噶举派的帕木竹巴王朝,统有以卫藏为中心的主 要地区,其下为萨迦派的宗教势力,或在边隅地区以政教独霸一方,或以寺院为中心专擅一 地,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行政局面;噶举派中以噶玛、止贡及主巴三方势力为最大。格鲁 派在不利的局面下奋斗不息,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教势力。另外在卫藏地区有十几处家族 势力独占一方,在复杂的割据争斗中其领地扩损不一。阿里地区的古格、普兰、洛敏汤及拉 达克王朝因道路的辽远,不但与明朝关系较为疏远,而且与卫藏的中央势力不相统属。至于 拉甲日与波密王朝则僻处一隅,得以平安度日。甲隅亦为一方诸侯之地。而不丹与锡金均成 了北来的西藏政教领袖的迁徙地,为日后的建国做着艰苦的准备。
    据《正法源流》页166以下记载:至1435年,卫藏的大部分地区已为帕竹王朝所有,但byan g(藏北)、rgyal-mkhar-rtse(江孜)及其他地区仍由自己的首领来统治。帕竹王朝树大招风 ,随着内乱而衰败,为属下的家臣姻戚仁蚌巴家族逐渐控制,也就是在1435年,仁蚌家族首 领诺桑占领了今日喀则,而后控制了后藏的大部分地区。噶尔家族的第巴顿月多吉则控制了 前 藏。1565年,藏巴辛厦才旦多吉与其子占领了桑珠孜,成为后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辛厦 巴家族又是仁蚌巴的家臣,真是一报还一报。1604年,辛厦巴家族的噶玛巴丹松进军vphang -yul(彭隅,今林周县)。1610年,噶玛巴彭措南结统有了yar-rgyab(雅郊);从1612年开始 ,他占有了后藏的藏北及江孜等地;从1818年开始,他占有了所有的前藏之地,并击退了边 外的来犯军队,这样就成了西藏的最大统治者。至其子噶玛丹迥汪布卫拉特四部的北方蒙古 王丹增却吉加布(即顾实汗)先入康区击败了崇奉本教的白利土司,又于1842年击败了藏巴汗 丹迥旺布,尊奉五世达赖喇嘛为西藏最高政教领袖,从而为以后的西藏政局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明代入藏的中央使者肯定绘制过西藏地图,如《明实录》洪武三年六月癸亥(1370年6月29 日)条:“命僧克新等三人往西域招谕吐蕃,仍命图其所过山川地形以归。”可惜至今无人 见 过明代汉人及藏人绘制的任何地图,因而给明代西藏地名的比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明实录》中有关西藏行政建置的记载考证
    《明实录》中记载了一些当时西藏的行政建置名及寺院名,为我们研究明代西藏的行政区 划提供了最可靠的材料。与《明史》比较,我们发现:《明史》中也记载了一些西藏行政建 置名及寺院名,但《明实录》中均有,且汉译相同,表明《明史》的西藏部分乃取材于《明 实录》。而《明实录》中出现的西藏行政建置名及寺院名比《明史》要多好几倍,只是在 不同的年代,有的同一行政建置名及寺院名有不同的汉译;另外一些重要的行政建置名及寺 院名 ,重复出现的次数较多。下面,我们按年代顺序摘引一些西藏的行政建置名及寺院名, 并略作考证;重复的一般不再征引。摘引时[]号内为正字,()号内为补字。
    洪武四年十月条记载:“置朵甘卫指挥使司。”这是《明实录》有关西藏康区建置的最早 记载。洪武五年四月条记载:“河州卫言:‘乌思藏怕木竹巴故元灌顶国师章阳沙加,人所 信服。今朵甘赏竺监藏与管兀(元)儿相仇杀,朝廷若以章阳沙加招抚之,则朵甘必内附矣。 ’中书省以闻。诏章阳沙加仍灌顶国师之号,遣使赐玉印及彩段表里,俾居报恩寺化导其民 。”这是明王朝首次承认了当时西藏最大的政教势力帕木竹巴政权,而章阳沙加乃该政权的 最高行政领袖。该政权当时以乃东为统治首府,这里最高寺院为丹萨替寺,可能即报恩寺。 至于管兀(元)儿容易被人认为即今贡觉,当时称馆觉。而实际为后面所言人名管招兀即儿的 简称。
    洪武六年二月条记载:“诏置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 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以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 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官凡六十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先是遣元 外郎许允德使吐蕃,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至是喃加巴藏卜以所举故元国公南哥思丹 八 亦监藏等来朝贡,乞授职名。省台臣言:‘来朝者宜与官职,未来者宜勿与。’上曰:‘我 以诚心待人,彼若不诚,曲在彼矣!况此人万里来朝,若俟其再请,岂不负远人归向之心?’ 遂皆授职名,赐衣帽、钞锭有差。仍遣诏谕朵甘、乌思藏等处曰:‘我国家受天明命,统驭 万方,恩抚善良,武威不服,凡在幅员之内,咸推一视同仁。近者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以所举 乌思藏、朵甘思地面故元国公、司徒、各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千户等官,自远 来朝,陈请职名,以安各族。朕嘉其诚达天命,慕义来庭,不劳师旅之征,俱效职方之贡, 宜从所请,以绥远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给赐玉印;南哥思丹八亦监藏 等为朵甘、乌思藏武卫诸司等官,镇抚军民,皆给诰印。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抚安 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以共乐太平。’”
    此南哥思丹八亦监藏,佐藤长正确地还原为nam-mkhav bstan-pavi rgyal-mtshan,但无法 考出此人,故言:“系统不明”(佐藤长页164)。但据藏文的《拉堆绛王统记》,此人为当 时的拉堆绛万户长。
    洪武七年七月条记载:诏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升河州卫指挥[使]司一人为都指挥 使,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卫。升朵甘、乌思藏二卫为行都指挥使司,颁授银印。以朵 甘卫指挥同知二人为都指挥同知。十一月条记载:“乌思藏土酋思纳儿党瓦勘卜遣僧搠南 巴尔加瓦等七人来朝,贡方物。诏赐钞及文绮、禅衣。”思纳儿党即藏文snar-thang的译音 ,今日喀则那当寺,勘卜(堪布)为一寺的住持。十二月,诏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招讨等司, 其中有朵甘笼答招讨司及磨儿勘招讨司、沙儿可万户及乃竹万户。以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三 人为 乌思藏都指挥司同知。以赏竺监藏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首领。后一官职乃自请钦准的。笼 答即今江达县格陇达(dgon-lung-mdav)村,磨儿勘即今芒康县,沙儿可在明代藏文《饶 旦贡桑帕传》页7中作shar-kha,其地在今四川省甘改州德格县一带。乃竹在明代藏文文献 中 作gnas-drug,言在金沙江流域一带。其地当在今贡觉与芒康县之间。
    《明实录》洪武八年正月庚午(1375年2月10日)条记载:“诏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帕木竹 巴万户府、乌斯藏笼答千户所,设官一十三人。”这是阿里在《明实录》中首次出现。均为 藏文mngav-ris的译音。实际上,此建置两年前就已钦定,现存有明太祖封俄力思军民元帅 府元帅诏书,全文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圣旨:朕君天下,凡四方慕义来归者,皆待之以礼 ,授之以官。尔搠思公失监,久居西土,闻我声教,能委心效顺,保安境土,朕用嘉之。 今设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命尔以元帅之职,尔尚思尽乃心,谨遵纪律,抚其部众,使疆土靖 安,庶副朕委任之意。可怀远将军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元帅,宜令搠思公失监。准此。洪武六 年二月 日。”搠思为藏文chos(法)的译音,公乃汉语,合言之意为法王或法主。失监乃失 加监赞(shakya rgyal-mtshan)的简称,此人生于1340年,1364年出任帕木竹巴政权的首领 ,1373年也就是洪武六年去世。据《元史》卷八十七,百官三,当时曾设“乌思藏纳里速古 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并设“纳里速古儿孙(均为mngav-ris skor-gsum的译音, 意为 阿里三围,指当时的阿里地区)元帅二员”,所以在这点上乃明承元制。《明实录》关于俄 力思军民元帅府的记载还有两处,均在洪武年间,如十四年十二月乙卯(1381年12月20日)条 :“僧宗泐还自西域。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巴者万户府遣使随宗泐来朝,表贡方物。”十五 年二月乙丑(1382年2月28日)条:“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巴者万户府遣使奉表贡方物。”而 后《明实录》就没有关于俄力思的记载了,说明最初不过是虚应故事,形同虚设,而后就自 然 消亡了。俄力思地区元代一直是萨迦派的势力范围,洪武为何要封帕竹政权的首领为俄力思 的元帅呢?因为当时帕竹政权已成了西藏最大的政教势力,所以洪武才出此明智之举。《明 实录》三次言及“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却均与帕竹合言(巴者亦为帕竹的异译),原因就在 于此。
    洪武十五年二月条记载:“乌思藏指挥同知监藏巴藏卜、宣慰司官朵儿只令真、前都元帅 锁南藏卜、赏巴前司徒罗古监藏、仰思多万户公哥怕遣镇抚汝奴藏卜、僧哈麻剌来朝。”仰 思多乃明代藏文文献中myang-stod(今年楚河上游)的译音,指今江孜一带。公哥怕在明代藏 文文献中作kun-dgav-vphags,为江孜法王饶旦贡桑帕(rab-brtan-kun-bzang-vphags)之父 。
    十八年正月:“定朵甘思宣慰使秩正三品朵甘万户府、朵甘招讨司、……乌思藏必力公瓦 万户府秩皆正四品,……乌思藏葛剌汤千户所秩皆正五品。”必力公瓦万户府在今墨竹工卡 县直孔区,葛剌汤《青史》作gra-thang,为今札囊县政府驻地扎唐镇。
    同月:“以乌思藏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古鲁监藏为乌思藏卫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指挥佥事。 ”俺不罗在今浪卡子县。
    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条记载了咂力巴辇卜者、札唐千户端竹藏卜、宣慰使列思巴端竹、的 瓦占寺各遣使来贡。咂力巴(tshal-pa)为万户名,其首府在今拉萨蔡公堂,札唐即前之葛剌 汤,列思巴端竹在《夏鲁世系》中为万户长legs-pa-don-grub,三十年正月条作“沙鲁万户 列思巴端竹”。的瓦占《青史》作bde-ba-can,在今曲水县聂当区。二十四年正月条记载的 黑胜寺即今林周县热振寺的异译。
    永乐六年十二月条记载了丹萨替里大剌麻、牛儿宗塞[寨]官及军官、三竹节塞[寨]官、(札 )节竹古塞[寨]官、摄公堂剌麻、擦力巴都指挥、乃宁寺各遣使来贡。丹萨替里在今乃 东县,牛儿宗寨在今堆龙德庆县柳梧区,三竹节寨即今日喀则市,札节竹古寨即今措美县哲 古乡,摄公堂与擦力巴均在今拉萨蔡公堂,乃宁寺在今康马县南尼乡。
    永乐七年二月条记载了加麻都指挥佥事搠里[思]吉朵尔只、着由万户搠巴星吉冲[卫]阿二 、的占剌麻、思答节寨官各遣使来贡。加麻元以来为十三万户之一,其首府为今墨竹工 卡县甲马(rgyama)尺岗(khri-khang)村,尺岗意为万户府。布达拉宫藏有两件明代该万户的 诏 书,其一为:“皇帝制曰:朕君天下,凡四方慕义之士皆授以官,且俾世袭其职焉。惟尔端 竹监藏,昔尔祖父世守西土,尔能闻朕声教,悉心效顺,朕其[甚]嘉焉。今授尔信武将 军加麻万户府万户,俾尔子孙世袭。尔其招徕远人,绥靖边疆,永为捍御之臣,保成功于不 怠。尔惟懋哉!洪武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考到端竹监藏年五十一岁,乌思加麻人,元朝加 麻万户府世袭万户。”其二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帝王以天下为家,故一视同仁,无 问远迩。尔乌思藏久遵王化,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临御之时,设卫建官,于兹有年。尔父指 挥佥事端竹监藏既没,尔挫失吉能继承其业,效力(尽)忠,有加无替。宜锡宠荣,俾袭厥职 。特授尔明威将军乌思藏卫都指挥佥事。尔尚益顺天心,永坚臣节,抚安尔众,各遂其生。 俾尔子孙世享无穷之福。钦哉!永乐十一年五月初十日。永乐四年 月 日造。”这说明永 乐四年以前端竹监藏已去世。成化四年(1468)十月条记载:加麻剌麻都纲著思吉坚参来朝。 礼部认为:其既于正统间授职,何二十余年不来朝贡?正统十四年(1449)条记载:“令故列 思麻万户府万户剌麻坚藏卜子完卜绰思吉坚粲袭为指挥佥事。”此列思麻为加麻之讹。谭其 骧元代西藏地图有加麻瓦万户地名,但明代西藏地图无加麻万户地名,宜补入。
    着由即甲隅(bya-yul)万户,搠巴星吉冲[卫]阿二为《新红史》所言甲巴万户chos-seng-vo d的译音,该万户首府在今隆子县颇章羊孜寺。的占即前所言的瓦占的简称。思答节(stag-r tse)寨即今达孜县达孜乡。
    永乐十一年二月条记载了命哈立麻寺一僧人及簇尔卜掌寺僧各为国师。置乌思藏卫牛儿宗 寨行都指挥使司,以喃葛监藏为都指挥佥事。授锁巴头目、掌巴头目札巴八儿、土官锁南巴 、仰思都巴头目公葛巴等俱为司徒,各赐银印、诰命。“司徒者,其俗头目之旧号,因而授 之。以擦力巴头目巴儿藏卜继其兄葛谛藏卜、挫失吉继其父冷真监藏并管著烈思巴簇林监藏 俱 为乌思藏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喃葛烈思巴继其父损竹监藏为乌思藏俺卜罗行都指挥使 司都指挥佥事。各赐诰命。”谭其骧明代西藏地图将哈 立麻寺标在今类乌齐县治。此误。该寺即《西藏自治区地名录》中昌都县嘎马贡(kar-ma-dg on)村。簇尔卜寺即今粗卜寺。掌巴即拉堆绛(绛巴)的译音。札巴八儿乃南哥思丹八亦监藏 之孙。据《西藏王臣记》,锁南巴为其甥。永乐八年九月条记载了命掌巴监藏、掌巴哈罗思 巴各为国师。监藏为札巴之父。哈罗思巴如为grags-pa的译音,则为札巴本人。
    永乐十一年五月条记载了命“日托巴罗葛罗监粲为……大国师。”谭其骧明代西藏地图比 定日托为今日土县。此误。据《贤者喜宴》日托为萨迦一拉章(分支房)名,并记载了该日托 巴罗葛罗监粲入朝明廷的情况。
    翌年正月条记载了“遣中官杨三保赍乌思藏……上下邛部……诸处。”上下邛部即今三十 九族丁青县一带。永乐十三年五月条记载:“设上邛部卫,以掌巴伯为指挥使。”宣德二 年条又记载了“上邛部、下邛部”。
    永乐十四年五月条记载:“是月,设西番领思[司]奔寨行都指挥使司,以头目喃葛加儿卜 为都指挥佥事。遣使给诰、命[印]。”此即今仁布县。
    宣德元年十月条记载:“升乌思藏公哥儿寨官忍昝巴、札葛尔卜寨官领占巴、头目昝卜巴 俱为都指挥佥事,给赐银印、诰命。”公哥儿即今贡噶县,札葛尔(卜)即今达孜县德庆区巴 嘎雪(brag-dkar-zhol)乡。
    同月,赐“朵垄指挥佥事锁南监坐”诰命。朵垄即今堆龙德庆县德庆区。
    正统十年六月条记载:“乌思藏番僧甘不瓦等遣僧徒锁南吾节……来朝。”甘不寺即岗布 寺,为达波噶举派的祖庙,旧址在今加查县境内。十一年条记载:“乌思藏答隆地面剌麻泥 麻札失、想初领占等各遣人贡马、驼方物。”答隆即今林周县达隆乡,这里的达隆寺是达 隆噶举派的祖庙。十二年六月条记载:“乌思藏里歪甘霖等寺番僧剌麻沙加思那……等来朝 。”成化元年正月条记载:“乌思藏哩斡革你[尔]丹等寺剌麻锁南斡即儿等……来朝。”以 上 二寺名为一寺,正音可译为类乌甘丹林,即今达孜县甘丹寺。
    景泰元年四月条记载:“乌思藏贡堂川阔宁等寺番僧都纲(剌)麻阿立押革、番僧桑亚的古 罗古罗等”来贡。贡堂在今吉隆县。二年六月条记载:“乌思藏些蜡寺绰吉监粲……遣人来 朝。”些蜡即色拉寺。四年二月条记载:“乌思藏节塘寺剌麻番僧锁南川著尔……来朝 。”节塘寺即泽当寺,旧址在今乃东县泽当镇。六年闰六月条记载:“乌思藏南林叱寺剌麻 (族)克矣失贡舍利。”南林叱寺即今澎波农场那林扎寺。七年九月条记载:“乌思藏桑仆等 寺剌麻番僧尼麻星吉等来朝。”桑仆寺在今札囊县桑普乡。
    比较之下,《明实录》中的地名比寺名要少许多,但约有一半以上寺名仅凭译音是难以考 证的。
        三、明代在卫藏及康区分封的八大法王
    永乐及宣德年间,在卫藏及康区分封的八大法王情况见下表:
    1、大宝法王
    大宝法王是噶玛噶举派的黑帽活佛,其元代已拥有一定的势力。明代的寺院中心已从昌都 的哈立麻寺转移至粗卜寺等。明王朝对大宝法王礼遇极隆,主要是慕其宗教之名。噶玛噶举 派一直无意于行政权力,故没有建立地方政权,明末始借助藏巴汗政权压迫格鲁派的势力, 但不久藏巴汗政权为顾实汗所破,从此宣告了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走上了下坡路。
    2、大乘法王
    大乘法王在明代仍势力较大,是藏区萨迦派的领袖,法王采取世袭制,领地主要在萨迦县 ,但在藏区的属寺极多。
    3、大慈法王
    大慈法王受封时只是一个格鲁派的高僧,返藏后始建色拉寺,死后亦未转世,故后再未有 人承袭大慈法王。
    4、阐化王
    明王朝建立时,西藏最大的政教势力是帕木竹巴政权,前后藏的宗溪大半为该政权所有, 但 明王朝并未正视这一现实,仅封该政权的领袖为阐化王,位在三大法王之下。
    5、赞善王
    赞善王是世袭的萨迦派政权,清代为林葱土司。其势力以今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北部为中 心。
    6、护教王
    护教王亦为世袭的萨迦派政权,其势力以今贡觉县为中心。
    7、阐教王
    止贡噶举派自宋元以来至今一直以今墨竹工卡县的止贡区为政教中心,元以来为万户地, 明时受封阐教王。
    8、辅教王
    辅教王亦为世袭的萨迦派政权,其势力以今吉隆县县治为中心。
   名 号   教 派     始封年      驻节地   《青史》藏      今   地
  大宝法王 噶玛噶举派  永乐五年,1407   粗卜寺   mtshur-phu    堆龙德庆县粗卜寺 
                                                   
  大乘法王  萨迦派   永乐十一年,1413   萨迦寺   sa-skya      萨迦县萨迦寺 
   
  大慈法王  格鲁派   宣德九年,1434   色拉寺   se-ra       拉萨市色拉寺
 
   阐化王  帕竹噶举派  永乐四年,1406   乃东城   sne-gdong     乃东县乃东寺
 
   赞善王   萨迦派   永乐五年,1407    林藏    gling       四川甘孜州德格县俄支寺

   护教王  萨迦派    永乐五年,1407   贡觉    kong-gyo     贡觉县  

   阐教王  止贡噶举派  永乐十一年,1413   止贡替寺  vbri-khung-the  墨竹工卡县止贡替寺

   辅教王  萨迦派   永乐十一年,1413   达仓    stag-tshang   吉隆县宗嘎区县政府驻地宗嘎镇

        四、明代西藏的诸政教势力辖地
    1、仁蚌巴
    仁蚌巴自元末以来成为帕竹万户的官员,受任为仁蚌的宗本,子孙相承,故称仁蚌巴。该 家族与帕竹首领有几代的姻戚关系,遂以外戚而干政,挟帕竹而令诸侯,其领地亦扩展至前 后藏,但至明后期为其家臣辛厦巴所取代。
    2、琼结巴
    该家族亦为帕竹政权的家臣,因兴起于琼结,故称琼结巴,但该家族在明代的活动主要是 担任前后藏各地的地方官,从而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
    3、达孜巴
    该家族亦为帕竹政权的家臣,因兴起于达孜,故称达孜巴,但该家族在明代的活动主要是 担任达孜的地方官,而以达孜为中心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
    4、乃乌巴
    该家族亦为帕竹政权的家臣,因兴起于乃乌,故称乃乌巴,但该家族在明代的活动主要是 担任前后藏各地的地方官,从而以乃乌为中心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
    5、江喀孜巴
    该家族原为元代萨迦政权手下的官员,明代成为江孜的地方官,遂子孙世袭,成为一方诸 侯。
    6、沃卡巴
    该家族亦为帕竹政权的家臣,因兴起于沃卡,故称沃卡巴,但该家族在明代的活动主要是 担任帕竹政权手下的将官,从而以沃卡为中心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
    7、亚郊巴
    该家族原为元代萨迦政权手下的官员,明代成为帕竹政权的家臣,因兴起于亚郊,故称亚 郊巴,但该家族在明代的活动主要是兼任帕竹政权手下的贡噶的地方官,从而以亚郊为中心 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
    8、甲隅巴
    元代为万户,明代犹存,该派以颇章羊孜为统治中心,在当地形成了一股政教势力。
    9、甘丹巴
    该家族明初原为蔡巴万户政权手下的官员,后转投帕竹政权的乃乌巴,因受封于甘丹,故 称甘丹巴,但该家族在明代的活动主要是兼任帕竹政权手下的前藏各地的地方官,从而以甘 丹为中心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
    10、拉甲日巴
    拉甲日巴为吐蕃赞普后裔,明代以今曲松县治为统治中心,在当地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
    11、蔡巴
    元代为万户,明代犹存,该派以蔡公堂为统治中心,在当地形成了一股政教势力。
    12、浪卡子巴
    元代为羊卓万户,明代犹存,该派以浪卡子为统治中心,在当地形成了一股政教势力。
    13、绛巴
    绛巴的绛意为北,元代为拉堆绛万户,明代仍之,以昂仁寺为统治中心,在当地形成了一 股政教势力。
    14、夏鲁万户
    元代的夏鲁万户明代犹存,该派以夏鲁寺为统治中心,在当地形成了一股政教势力。
    15、达纳宗巴
    该家族原为元代萨迦政权手下的官员,明代仍臣属以大乘法王为代表的萨迦政权,作为家 臣 ,因兴起于达纳(今谢通门县境),故称达纳宗巴,但该家族在明代前期的活动主要是子 孙世袭达纳宗的地方官,从而以达纳为中心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
    16、南结林巴
    该家族原为元代萨迦政权手下的官员,明代仍臣属以辅教王为代表的萨迦政权,作为家臣 ,因兴起于南结林(今南木林县治),故称南结林巴,但该家族在明代前期的活动主要是子孙 世袭南结林的地方官,从而以南结林为中心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
    17、古格王朝
    明代的古格王朝在今日的阿里地区势力最大,但与卫藏地区交往极少。明末,古格王因接 纳葡萄牙耶稣会士,引起以其兄弟代表的当地格鲁派势力的反抗,导致拉达克的吞并,古格 王 朝从此就灭亡了。
    18、普兰王朝
    普兰王朝为吐蕃赞普后裔,但到了明代因无子嗣,为古格王朝所管,成了头人之地。
    19、拉达克王朝
    在阿里地区,拉达克王朝在明代的势力最大,到了明朝末年,整个阿里地区已被拉达克王 朝用武力统一。
    20、洛敏汤王朝
    明中期,萨迦教主在西部西藏的一位地方官来到了洛敏汤,建立了地方政权,子孙相承至 嘉庆年间始为廓尔喀王朝吞并。其地今为尼泊尔与西藏接壤的木斯塘县。
    21、哲隅
    明朝后期,西藏的宁玛派僧人南至哲隅传教,创建了几座寺院,形成了一股左右地方的势 力。其中一僧人被拥立为政教领袖,遂采取世袭制,清代称作哲孟雄,是为今日的锡金。
    22、珞门
    明朝后期,主巴噶举派内部发生了两位灵童互争教主转世活佛的地位,一灵童失败,被珞 门地方势力接走,拥立为当地的政教首领,遂于明末建主隅国。以主巴噶举派为国教。主巴 ,清代译作布鲁克巴,即今日的不丹。
    23、藏巴汗
    明代后期,仁蚌巴被其家臣辛厦巴所取代,辛厦巴遂以桑珠孜为中心,建立了前后藏最大 的地方政权,因其首府在后藏,故其首领称作藏巴汗。因该政权尊崇噶玛噶举派,极力打击 格 鲁派的宗教势力,五世达赖遂借顾实汗之力于明末灭之。
    24、顾实汗与五世达赖政权
    顾实汗在明代后期占据了青海之后,即出兵康区,打败了当地尊崇本教打击佛教的以今甘 孜州为统治中心的白利土司。顾实汗进兵前后藏,联合了以五世达赖为代表的格鲁派势力, 打 败了军力远不及他的藏巴汗政权,又将前后藏“献给了”达赖,从而自己成了西藏真正的统 治者。
        五、寺院势力
    有明一代,西藏的佛教四大派有格鲁、萨迦、噶举与宁玛,格鲁派继承了噶当派的教义与 寺院,又在拉萨地区创建了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在桑珠孜创建了札什伦布寺,形成了 一股较大的地方势力。明代后期,该派的寺院势力已遍及整个藏区,如帕巴拉在昌都创建了 绛巴林寺,乍雅也有该派僧人传教建寺,是为乍雅呼图克图第一世。济隆活佛也是这时在八 宿产生的。萨迦派虽失去了对前后藏中心地区的统治,但其政治势力仍在,而且大多为明王 朝所承认。其寺院势力更未受到什么打击。宋元以来,噶举派的达波噶举派分出了八个支系 ,该派以今加查县的达拉岗布寺为中心,在当地的宗教威望极高。至于帕竹、止贡、噶玛、 主巴、达隆及雅桑噶举均成了势力较大的政教中心。宁玛派则沉溺于密宗,留意于民间,成 了地地道道的巫师之类,在前藏及康区仅有五座寺院具有较大的势力。至于西藏的原始本教 在藏北牧区及康区仍有较大的宗教势力,但一直无意于政治。
        结 语
    综观明代西藏的行政区划史,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特点:1、有明一代的西藏是一个政 教合一的封建割据社会,地方首领及寺院的势力极大。明王朝前期对西藏尚有所用心,这反 映在分封西藏诸政教势力上;但中后期因内部矛盾频仍,自顾不暇,对西藏也听之自便了。 有关明代的汉文史料亦反映了这一倾向。2、明代西藏的政治活动主要集中在卫藏地区,与 边地的联系较少。帕木竹巴政权虽自元末以来推翻了萨迦王朝,成了西藏最大的政教势力, 并号称统一了西藏;但实际上,入明以来,其下的各政教首领势力极大,有尾大不掉之势。 最初帕木竹巴元末的中兴之主绛曲坚赞虽规定了其辖地内各宗本须三年一换,但不久就成了 终身制,随之又变成了世袭制,从而在旧世家之外又形成了新的贵族世家。各地区首脑 即以本地区为家族势力,就必须与临近地区争战拉锯,纵横捭阖,交通也不大方便,所以明 代藏人没有留下西藏的地理文献。3、明代的西藏教派情况十分复杂,各教派虽有一最大的 寺院中心,但属寺却插花似的散布在西藏各地,各寺均有自己的信徒及属民,也是一种不容 否认的地方势力。
           明代西藏行政建制及寺院汉藏名比勘表 
┏━━━━━━━┯━━━━━━━┯━━━━━━━━━┯━━━━━━━━━━━┓
┃《明实录》汉名│《汉藏册府》藏│《青史》藏名1476 │ 今行政区划及《西藏自 ┃
┃       │ 名1454年成书 │  -1478年成书  │ 治区地名录》所标汉名 ┃
┠───────┼───────┼─────────┼─┬─────────┨
┃ 摄公堂    │ mtshal-gung- │         │ │         ┃
┃       │   thang  │ mtshal-gung-thang│ │ 蔡公堂      ┃
┃ 些蜡寺    │       │ se-la      │ │ 色拉寺      ┃
┃ 答隆     │stag-lung   │ vphan-yul    │ │ 林周县(甘丹曲果) ┃
┃       │       │ vphan-po     │ │ 澎波农场     ┃
┃ 林叱寺    │       │ na-len-dra    │拉│ 那林扎寺     ┃
┃ 答节寨    │ stag-rtse  │ stag-rtse    │ │ 达孜县(德庆)   ┃
┃ 札葛尔    │       │         │萨│ 尼木县(塔荣)   ┃
┃ 里歪甘霖   │       │ snye-mo     │ │ 当雄县(公塘)   ┃
┃       │       │         │市│ 曲水县(雪村)   ┃
┃       │ vdam     │ vdam       │ │ 墨竹工卡(工卡)  ┃
┃       │ chu-shul   │ chu-shul     │ │ 尺岗村      ┃
┃ 的瓦占寺   │ bde-ba-can  │         │ │ 堆龙德庆县(朗嘎) ┃
┃       │       │         ├─┼─────────┨
┃       │ vbri-khang  │ mal-gro     │ │ 那曲县(那曲镇)  ┃
┃ 加麻     │ bya-ma khri- │         │ │         ┃
┃       │    khang │         │那│ 嘉黎县(斯尔定咔) ┃
┃ 朵垄     │ stod-lung  │ stod-lungs    │ │ 申扎县(岗桑多弟) ┃
┃       │       │ nag-chu-kha   │曲│ 巴青县(益塔塘)  ┃
┃       │       │ lha-ri      │ │ 聂荣县(聂荣龙)  ┃
┃       │       │ nag-tshang    │地│ 尼玛县(尼玛)   ┃
┃       │ shag     │         │ │ 比如县(比如雄)  ┃
┃       │       │ nags-shod    │区│ 索县(嘎切塘)   ┃
┃       │ sog     │ sog       │ │ 班戈县(保荣)   ┃
┃       │       │         │ │ 安多县(拉日嘎布) ┃
┃       │       │         ├─┼─────────┨
┃       │       │         │ │ 昌都县(昌都镇)  ┃
┃       │       │         │ │ 嘎马区      ┃
┃ 哈立麻寺   │       │ dmar-knzms    │ │ 盐井县(下盐井乡) ┃
┃       │       │ kong-gyo     │昌│ 芒康县(嘎妥)   ┃
┃ 磨儿勘    │       │         │ │ 贡觉县(喀沙)   ┃
┃       │       │         │都│ 碧土县(碧土乡)  ┃
┃       │       │         │ │ 八宿县(白马)   ┃
┃       │       │         │地│ 左贡县(汪达)   ┃
┃       │       │         │ │ 生达县(生达乡)  ┃
┃       │       │         │区│ 边坝县(东马同)  ┃
┃       │       │         │ │ 洛隆县(孜托)   ┃
┃       │       │         │ │ 江达县(嘎通)   ┃
┃       │       │         │ │         ┃ 
┃ 笼答    │       │ ri-bo-che    │ │ 类乌齐县(热扎卡) ┃ 
┃       │       │         │ │ 丁青县(甲木塘)  ┃
┃ 上下邛部   │       │         │ │ 察雅县(烟多)   ┃
┃       │       │         │ │ 妥坝县(妥坝乡)  ┃
┃       │       │         ├─┼─────────┨
┃       │ sne-gdong  │ sne-gdong    │ │ 乃东县(乃东)   ┃
┃ 节塘寺    │       │         │ │ 泽当      ┃
┃       │ vphyong-   │         │ │         ┃
┃       │  rgyas   │         │山│ 琼结县(琼结雪)  ┃
┃       │ mtsho-smad  │         │ │ 措美县(当许)   ┃
┃ 札节竹古   │ lcags-    │         │南│         ┃
┃       │rtse bri-khu │         │ │ 哲古乡      ┃
┃ 甘不寺    │ sgam-po   │ sgam-po     │地│ 加查县(安饶)   ┃
┃ 公哥儿    │ gong-dkar  │ gong-dkar    │ │ 贡嘎县(吉雄)   ┃
┃       │ lho-brag   │ lho-brag     │区│ 洛扎县(嘎波)   ┃
┃       │ zangs-ri   │ zangs-ri     │ │ 曲松县(下江)   ┃
┃       │       │         │ │ 桑日县(雪巴)   ┃
┃ 葛剌汤    │       │         │ │ 扎囊县(扎塘)   ┃
┃ 桑仆寺    │       │ mtsho-sna    │ │ 桑普       ┃
┃       │ gsang-phu  │ gnyal      │ │ 错那县(错那)   ┃
┃       │ bya-yul   │ ya-vbrog     │ │ 隆子县(新巴)   ┃
┃ 着由     │       │         │ │ 浪卡子县(浪卡子) ┃
┃ 俺不罗    │ ya-vbrog   │         │ │         ┃ 
┃       │       │         ├─┼─────────┨
┃       │       │         │ │ 日喀则市     ┃
┃       │       │         │ │ 那当       ┃
┃ 三竹节    │ snar-thang  │ snar-thang    │ │ 定结县(江嘎)   ┃
┃ 纳儿堂    │ sa-skya   │ sa-skya     │ │ 萨迦县(萨迦)   ┃
┃       │ rgyal-rtse  │ rgyal-rtse    │日│ 江孜县(江孜)   ┃
┃       │ lha-rtse   │ lha-rtse     │ │ 拉孜县(曲下)   ┃
┃       │la-stod-lho,la│         │ │         ┃
┃       │ -stod ding-ri│ ding-ri     │喀│ 定日县(协格尔)  ┃
┃       │ lang-vgro  │         │ │         ┃
┃       │  khang-dmar│         │ │ 康马县(康马)   ┃ 
┃ 贡堂     │ rdzong-kha  │ gung-thang    │则│ 聂拉木县(充雄)  ┃
┃       │ gung-thang  │         │ │ 吉隆县(宗嘎)   ┃
┃       │ phag-ri   │         │ │ 亚东县(下司马)  ┃
┃       │ mthong-smon │ byang      │地│ 谢通门县(卡嘎)  ┃
┃ 掌巴     │la-stod-byang,│         │ │         ┃
┃       │  ngam-riings│         │ │ 昂仁县(卡嘎)   ┃
┃       │       │         │区│ 岗巴县(贡巴楼)  ┃
┃       │       │         │ │ 仲巴县(托吉)   ┃
┃ 领思奔    │       │ rin-spungs    │ │ 萨嘎县(加加)   ┃
┃       │       │         │ │ 仁布县(德吉林)  ┃
┃       │ spa-gnam   │         │ │ 白朗县(洛江)   ┃
┃       │ shangs    │         │ │南木林县(南木林雪)┃
┃       │       │         ├─┼─────────┨
┃       │       │         │ │ 噶尔县(狮泉河镇) ┃
┃       │ pu-rengs   │ spu-hrangs    │阿│ 措勒县(门董)   ┃
┃       │       │         │ │ 普兰县(吉让)   ┃
┃       │       │         │里│ 革吉县(那坡)   ┃
┃       │       │         │ │ 日土县(德汝)   ┃
┃       │       │         │地│ 隆格尔县(隆格尔) ┃
┃       │ gu-ge    │ gu-ge      │ │ 札达县(托林)   ┃
┃       │       │         │区│ 改则县(隆仁)   ┃
┃       │       │         ├─┼─────────┨
┃       │       │         │林│ 林芝县(普拉)   ┃
┃       │       │         │ │ 墨脱县(东波)   ┃
┃       │       │         │芝│ 朗县(朗村)    ┃
┃       │       │         │ │ 米林县(东多)   ┃
┃       │       │         │地│ 察隅县(吉公)   ┃
┃       │ spuvo,spo-bo │ spo-bo      │ │ 波密县(札木)   ┃
┃       │ rkong-bo   │ kong-po     │区│工布江达县(果林卡)┃
┗━━━━━━━┷━━━━━━━┷━━━━━━━━━┷━┷━━━━━━━━━┛

    审稿 顾祖成


【参考文献】
    [1]佐藤长=佐藤长:《中世ヂベツト史研究》京都,1986年。
    [2]《正法源流》(Dam-pavi-chos-kyi-byung-tshul-legs-par-bshad-pa-bstan-pa-rgya-m tshor-vjug-pavi-gru-chen-zhes-bya-ba-rtsom-vphro-kha-skong-bcas),始编于第十任俄 尔寺住持贡却伦珠(dKon-mchog-lhun-grub,1497-1577),由二十五任住持桑结彭措(Sangs-r gyas-phun-tshogs)完成于1692年,又名《俄尔教法史》(Ngor-chos-byung)。
    [3]《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写成于1642年,此据民族出版社近年藏文本。有1991年西藏 人民出版社刘立千汉译本。其中诸侯部分有杜齐英译本。
    [4]《青史》,管译师熏努贝(1392-1481)1476-78年成书,有1984年四川民族出版社藏文本 。此据俄国旅印藏学家英译本。
    [5]《饶旦贡桑帕传》,博东班钦晋美扎巴(又名却列南结,1375-1451)1421年成书,此据 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藏文本。
    [6]《江孜王统记》,成于1481年,有杜齐英文节译本。
    [7]《拉堆绛王统记》(sDe-pa-g·yas-ro-Byang-pavi-rgyal-rab-rin-po-che-bstar-ba), 2 2张正反面,收入《夏格巴所藏罕见藏文史籍》(1974年,印度)。由拉堆绛王族的贝丹却吉 桑布成于十五世纪上半叶。
    [8]《汉藏册府》,达仓巴·班觉桑布1454年成书,此据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藏文本及陈 庆英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汉译本。
    [9]《贤者喜宴》,巴俄·祖拉呈瓦1565年成书,此据民族出版社1986年藏文本。
    [10]《萨迦世系》,阿旺贡噶索南1629年成书,此据民族出版社1986年藏文本及陈庆英等 西 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萨迦世系续编》,贡噶洛卓(1729-1783)成书,此据民族出版社1991年藏文本及王玉 平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汉译本。
    [12]《白莲教法史》,主巴噶举派活佛白玛嘎波(1527-1592)1575年成书,此据西藏藏文古 籍出版社1992年藏文本。^

返回2002年02期目录